故宫博物院院徽标识诞生并启用
故宫博物院院徽标识诞生并启用
故宫博物院院徽标识诞生并启用
时间:2005-07-18
  在我院即将于今年10月迎来建院80周年纪念之际,故宫博物院院徽标识设计完成并于今日正式启用。
  进行故宫博物院院徽设计工作旨在准确传达故宫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故宫博物院形象建设。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皇宫建筑群,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故宫博物院是世界著名的博物馆之一。2005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80周年,为了配合这一盛大的庆典,我院将举办一系列的院庆活动,整体形象策划就是其中一项重要活动,作为整体形象策划的核心,能够凝练体现故宫和故宫博物院内涵的、统一的院徽就成为迫切的需要。
  2004年5月,我院正式面向社会公开发布《故宫博物院院徽标识设计征集启事》,公开征集故宫博物院院徽标识设计方案,征集活动历时近一年,最终未能评出中选设计方案。
  随后,在经过认真调研和多方比较后,我院决定委托北京理想创意艺术设计有限公司为故宫博物院设计院徽标识。理想公司组成了以特邀艺术顾问邵柏林先生为核心的设计团队,在较短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了故宫博物院院徽设计工作。设计方案获得了我院的认同,认为标识个性鲜明、主题突出,历史感与时代感兼具,构图新颖、简洁、醒目、端庄大方,具有很强的视觉感染力。
  故宫博物院院徽标识设计取“宫”字形。“宫”字的一点取材于“海水江牙”和玉璧的图形元素,意含吉祥如意、源远流长。海水托玉璧,取其珍如拱璧之意,象征故宫博物院拥有并妥善保管一百多万件珍贵文物。“宫”字的两个“口”,正好符合紫禁城“前朝后寝”的建筑理念。“宫”字的下边不封口,寓意过去的皇宫是封闭的,今天的故宫博物院是开放的。
  故宫博物院整体形象策划随着院徽的启用也已拉开帷幕。今天在故宫博物院院徽正式启用的同时,为配合我院80周年院庆活动,由理想公司设计的院庆专用VI已经完成并开始实施。
  我院将以启用院徽标识为契机,全面推进整体形象建设,进而推动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致力于把故宫博物院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博物馆。

邵柏林

邵柏林,1930年生,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同年入邮电部从事邮票设计工作38年。是1964年牡丹花邮票、1980年庚申年猴票、1980年齐白石作品选邮票、1984年簪花仕女图邮票、1985年故宫博物院建院60周年邮票、1987年曾侯乙编钟邮票的设计者,先后六次获得最佳邮票设计奖。1985年任邮电部邮票发行局总设计师,第一届邮电部邮票图稿评审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1991年获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玉璧

古玉器名。扁圆形,正中有孔。玉璧是古代贵族所用的礼器,用作礼天或以之显示身份。祭祀时作为祭天、祭星的祭器,稍小的玉璧可作为佩饰,还可放在墓中作辟邪和防尸腐用。玉璧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多光素无纹饰,器型比较简单。到春秋战国时,玉璧则相当规整,并有蚕纹、谷纹、蒲纹、兽面纹等雕饰。汉代继承前代风格,雕工更加精细。汉以后至宋、元时,玉璧不多见,在明、清时则又兴盛起来,并出现大量仿古制品,也有用琉璃制者。

海水江牙

明清各种工艺品上常用的一种装饰图案。其表现为海波层层,其间涌出牙状浪花,常与云纹及龙纹组合,象征真龙天子主宰着江山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