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的文物入藏
1979年的文物入藏
1979年的文物入藏
时间:1979-12-31
  接受罗福颐先生捐献古印玺、青铜器、瓷器等文物22件。
  接受唐兰先生家属捐献青铜器文物8件(其中战国三年相邦铜剑1件、战国有铭陶片5件、汉弩机零件2件)。
  接受商震先生的夫人安田作子捐献的书画及贵重图书472件(其中贵重图书包括日本大型书画录、拓本等共91种,468册,清人画《围猎图》横轴1件,近人绣前、后《出师表》屏幕1件,日文《南画大成》解说1部,《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目录1册)。
  接受天津赵勇先生捐献乾隆年蓝釉描金餐具1套118件。
  接受常德海、李秀成先生捐献瓷器2 件(其中明嘉靖款青花人物盖罐1件、清代青花缠枝莲盖罐1件)。
  接受李运铎先生捐献明万历晚期青花盖罐1件。
  接受贾金汉、刘文彪先生捐献瓷器4件(其中清代青花大盖罐2件、明末清初黑釉罐2件)。
  接受刘万基先生捐献文物4件(其中元代元贞年款石方砚1方、小圆铜镜1个、宋铜币2枚)。
  接受刘国民先生捐献战国有铭文剑1件。
  接受王新禄先生捐献铜器2件(其中铜斧1件、铜镜1件)。
  接受北京市化工厂韩恩绪先生捐献清康熙彩狮子牡丹罐1件。
  接受田文和先生捐献文物6件(其中宋代黑釉四系罐1件、宋崇宁等铜币5枚。
  接受北京市第四建筑工程公司李桂兰捐献明清瓷罐3件(其中明代民窑青花花卉罐1件、清代民窑青花缠莲罐2 件)。
  接受山东省平原县栗轩先生捐献瓷器22件(其中白釉黑花四系瓶1件、白釉铁绣花罐1件、绿釉黑花盖罐1件、黑釉碗2件、钧釉碗7件、白釉小碟2件、白釉高足碗1件以及白釉破盘、绿釉瓶、黑釉小碗、石杵等7件)。
  接受汪保存先生捐献汉代铜镜1 件。
  接受蒋则万先生捐献近人敦煌拓片1 件。
  接受葛世泰先生捐献清袁励准写本《校理中秘书画记》1本。
  接受马子云先生捐献清拓唐颜真卿书《和州刺史张敬因碑》1张。
  接收黑龙江省博物馆拨交文物35件(其中文字残瓦2件、雕花残砖瓦1件、货币32枚)。
  接收黑龙江省博物馆拨交的文物3件,其中石膏复制朵颜卫左护所百户之印1件、恤昌河窝母艾谋克铜印1件、管辖科尔沁郭尔罗斯后期扎萨克银印1件。

司马

将军属官,《续汉书·百官志》叙:其秩千石。

蓝釉

蓝釉属高温石灰碱釉,呈色剂为氧化钴,最早出现于元代,但传世品不多。明、清两代在元代蓝釉的基础上相继创烧出霁蓝、洒蓝、回青、天青、宝石蓝等各色釉。

描金

瓷器装饰手法之一。其工艺是以毛笔蘸调和好的金粉,在烧好的瓷器上描绘图案花纹,然后入炉经低温烘烧而成。描金创烧于北宋定窑,南宋人周密《志雅堂杂钞》记载:“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绘,然后再入窑烧,永不复脱。”用大蒜汁调和金粉是利用其天然的粘性。明清的景德镇御窑厂亦常用描金装饰颜色釉瓷器,如著名的宣德鲜红釉描金器、弘治黄釉描金器、乾隆窑变釉描金器等。

蓝釉描金

元代景德镇首创,烧制时先在坯体上施含钴釉料,高温烧成,继而在蓝釉上描绘金彩花纹,复入低温炉焙烧。其工艺复杂,难度大,成品极少。这种用金彩描绘花纹的技法最早见于唐代,以后宋、辽、金的瓷器上也均有所见。

青花

瓷器釉彩之一,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因蓝花在釉下,所以青花属釉下彩。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盖罐

罐上加盖,俗称盖罐。瓷质盖罐始见于东汉,历代都有烧造,造型丰富。

缠枝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之一。所绘花朵系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枝叶相互缠绕,构成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的图案,统一中寓变化。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和缠枝宝相花等多种纹样。

缠枝莲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形式之一。其绘花朵上下周转,枝叶相互缠绕成图案形式,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等。以莲花为主题者,称缠枝莲。莲花是随佛教的传入而在中国的工艺品上流行开的。魏晋南北朝时佛教艺术在中国大为盛行,莲花便作为佛的象征而广泛出现在中国的工艺品上。南北朝时瓷器上的莲花瓣装饰十分普遍,成为这一时期瓷器装饰的标志性的纹样。此后,莲花就成为瓷器装饰中最普遍的纹样之一。

花卉

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

高足碗

陶瓷器型之一。高足碗于元代的南北方瓷窑已普遍烧制。明永乐、宣德时继续承烧而造型较元代有所变化,碗身加高,足变矮。其品种除青花外,还有白釉、红釉、青釉等。

拓片

亦称“榻片”。“拓”可释为“捶打”。用墨和纸将石碑或器物上的文字或图案捶拓下来称为拓片。拓片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艺术。

张敬

东汉时人。《后汉书·孝桓帝纪》载:东汉延熹二年(159年)八月,汉廷诛大将军梁冀,以功封中常侍单超等五人为县侯,尚书令尹勋等七人为亭侯。注曰:五县侯谓单超新丰侯、徐璜武原侯、具瑗东武阳侯、左悺上蔡侯、唐衡汝阳侯。七亭侯谓尹勋宜阳都乡、霍谞邺都亭、张敬山阳西乡、欧阳参修武仁亭、李玮宜阳金门、虞放冤句吕都亭、周永下邳高迁乡。

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年),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临沂(今属山东)人。唐代书法家。曾任平原(今属山东)太守,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世称“颜平原”、“颜太师”、“颜鲁公”等。书法初学褚遂良,后请教张旭,深悟笔法。参用篆书笔意写楷书,真书笔力弥满,端庄雄伟,气势森严,行书遒劲郁勃,阔达自在,书风明显区别于二王(羲之,献之)和唐初诸家,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世称“颜体”。与当时另一位书法家柳公权并称“颜柳”。唐人《书评》论其书:“如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嗔目,力士挥拳。”传世墨迹有正书《自书告身》、行书《祭侄文稿》和《刘中使帖》,碑刻有《争座位帖》、《多宝塔碑》、《东方画赞》、《颜家庙碑》、《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中兴颂》等。后人辑有《颜鲁公文集》。

谋克

谋克为女真族军政合一组织,其长官亦称谋克,或译为穆昆。金诸部落青壮者皆有服兵役的义务。初时部卒无定制,金太祖始定三百户为一谋克,故谋克之职相当于百夫长。十谋克为一猛安,其上有军帅、万户、都统等层层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