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枕始烧于隋代,从唐至清各代均有烧造。瓷枕最初以脉枕的形式出现,以后逐渐演变成寝具,有清凉沁肤、爽身怡神、“明目益睛,至老可读细书”的作用。所以富贵贫贱无不喜好,连皇宫中也多用之。南宋词人李清照在《醉花阴》中有“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之句。
瓷枕始烧于隋代,从唐至清各代均有烧造。瓷枕最初以脉枕的形式出现,以后逐渐演变成寝具,有清凉沁肤、爽身怡神、“明目益睛,至老可读细书”的作用。所以富贵贫贱无不喜好,连皇宫中也多用之。南宋词人李清照在《醉花阴》中有“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之句。
北宋著名瓷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城内的八卦洞。钧窑利用铁、铜呈色的不同特点,烧出蓝中带红、紫斑或纯天青、纯月白等多种釉色,以蛋白石光泽的青色为基调,具有乳浊而不透明的效果。钧瓷的又一特征是釉面上常出现不规则的流动状的细线,称“蚯蚓走泥纹”。北宋钧瓷的器形主要有花盆、盆托、洗、盘、炉、钵、碗、尊等。花盆、盆托、尊等器物底部往往刻有一至十的数目字,表示一套器物的大小序号,还有的刻有“奉华”等字样。
栽种花草的盆具。宋代最名贵的瓷花盆品种是钧窑专为宫廷烧制的玫瑰紫釉器,通常与花盆托一起使用。明、清两代花盆造型亦很丰富,有葵花式、海棠式、折沿式、长方、正方、六方、八方、椭圆等式,大小不等,以适应不同用途。装饰上主要有青花、五彩、粉彩等品种。
胡开文:中国近现代制墨名家。胡开文为徽墨品牌名、店名、制墨家族名,是徽墨休宁派的代表。它是中国历史上经营规模最大的制墨企业,也是徽州制墨历史上最悠久的老字号之一。至新中国成立时期,前后共延续了七代传人。墨业创始人为胡天注(1742-1809年),名在丰,字柱臣。清代徽州府绩溪上庄人。其早年家境贫寒,少年时在休宁县城海阳镇汪启茂墨店当学徒。乾隆三十年(1765年),胡天注在海阳镇打出“胡开文墨庄”店号。胡天注次子胡余德(1762-1845年)则推出了一批过得硬的产品,胡开文墨号也由此兴盛,因而世人经常将其与其父胡天注混淆。胡开文品牌的打造凝聚着胡天注派下几个家支数代子孙共同的心血。清代末年,由于战乱频繁以及社会变革,整个徽墨业都处于萎缩状态。在这种极其萧条的情况下,唯有胡开文家族由于徒孙众多,分布大江南北,独呈一枝独秀。特别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胡开文品牌已经誉满中外,最终垄断了全国的徽墨市场。胡开文墨中有相当数量种类被长期充作贡品进入宫中。1915年所制之“地球墨”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博览会”上获金质奖章。民国时,面对中国传统文具业的整体颓势,某些胡开文后裔开始将“胡开文”的冠名权加以出租、出售。于是以“胡开文”招牌为号的墨店开始分布于全国各地。此举一方面继续扩大了胡开文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另一方面却导致墨品质量的良莠不齐。
新石器时代陶制炊器。从质地分有红陶、白陶两种。其造型多样,一般口沿一侧有上仰长流,直颈连腹,腹下承以三足。鬹有实足和袋足之别,实足鬹一般由流、腹和三个圆锥状实足组成,袋足鬹则以三个大袋足为腹。颈至腹间置绳索状曲柄,以便提拿。腹与足相接处贴饰凸弦纹。于器下燃火可加热器内之水。
大汶口文化是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因1959年首先在山东省宁阳县堡头村和泰安市郊大汶口镇发现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和江苏省北部。据碳14法测定其年代距今约6000—4200年。大汶口文化陶器按质地可分为泥质陶和夹砂陶两类,按颜色可分为红陶、灰陶、白陶、橙黄色陶等,白陶出现于大汶口文化晚期。陶器造型主要有鼎、豆、罐、壶、杯、盂、鬶、背壶等。背壶是大汶口文化所特有的器物。大汶口文化也有非常精美的彩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