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大典》,明,姚广孝、解缙等编,明永乐三年至六年(1405-1407年)朱格抄本。版框纵30×23cm。1983年由书目文献出版社据原本影印本。
《永乐大典》为明成祖朱棣敕纂。全书为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目录六十卷,分装成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此册凡两卷,为“真”字韵,门制类,卷三千五百一八至三千五百一九。全帙为56页,现存39页零一角,残去16页。此册为《大典》中门制之首,所涉历朝门制,起先秦、迄隋末,汇集各朝门制较全,同时附有图形,其品相绝佳,有重要史料价值,弥足珍贵。
《永乐大典》修成后,入藏南京文渊阁。后来,大明迁都北京,书遂移至北京紫禁城文楼。明世宗时,又抄录了一部副本。在经历宫中火险和八国联军洗劫后,《永乐大典》损失惨重,现全世界所藏不过四百册,约计八百卷,国家图书馆现藏三百余册。 永乐五年(1407年)完成,收国内各种书籍,分类编纂为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共达3.7亿多字。可惜在1860年英法联军、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遭到侵略军毁灭性的野蛮破坏,有的被兵马践踏或焚烧,有的被掠往外国,现仍藏于国外的图书馆、博物馆。这部无价的文化瑰宝被摧毁殆尽。据近数十年寻觅,存世者仅有810卷,其中有大半尚在日本、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书柜或库房中。
姚广孝(1335--1419年),长洲(今苏州市)人。14岁出家为僧,名道衍,字斯道,号逃虚老人,又称独庵老人、懒阁翁。洪武中跟随燕王朱棣至北平,住持庆寿寺。燕王起兵“靖难”,道衍为主谋。朱棣即皇帝位,道衍录功第一。官拜太子少师,复其姓,赐名广孝,卒赠荣国公,谥恭靖。其人善阴阳术数之学,通儒书,工书画,尝监修《太祖实录》,篡修《永乐大典》。有《逃虚子集》行世。
解缙(1369—1415年),字缙绅,号春雨,江西吉水人。幼颖敏,20岁举进士,授庶吉士。为明太祖朱元璋爱重,常侍御前。永乐间擢侍读,与黄淮、杨士奇、胡广、金幼孜、杨荣、胡俨并直文渊阁,预机务。累进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永乐五年(1407年)坐廷试读卷不公,谪广西布政司参议,改交阯。八年(1410年)为汉王高煦诬陷下诏狱,十三年(1415年)死于狱中。解缙少年登朝,才名烜赫,表里洞达。然任事直前,好臧否,无所顾忌,为廷臣所嫉。善狂草,挥洒如风雨,自成一格。有《文毅集》行世。
纸上印的红色栏界格,也称朱丝栏。用朱格印纸抄写的书称朱格抄本,也称朱丝栏抄本。 也称“框廓”、“边栏”。指古书书页四周的界线,主要形式为线栏。四周单线者称“四周单边”,四周双线者称“四周双边”,上下单线而左右双线者称“左右双边”。为求形式美观,亦有以图案花样组成的版框,称为“花边”。TAG标签耗时:0.02832102775573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