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廓尔喀得胜图》
【《平定廓尔喀得胜图》】
  《平定廓尔喀得胜图》,清贾士球、黎明、冯宁等绘,清乾隆六十年至嘉庆元年(1795—1796年)内府铜版印本。册页装1函,图版8幅。纵55cm,横88cm。。图上端有乾隆皇帝御笔诗文。
  廓尔喀(今尼泊尔)位于西藏西南,其疆土与西藏犬牙相错,彼此间商务关系极为密切。清乾隆末年,廓尔喀势力崛起,蚕食邻邦,统一尼泊尔,入侵后藏并进攻日喀则,扰至扎什伦布,肆行抢劫,严重地威胁到中国主权的完整。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清高宗派兵予以驱逐,廓军不战而退。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廓尔喀军再度入侵西藏,占领济龙等地,高宗命福康安予以讨伐。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大将军福康安领兵击败廓尔喀军,收复失地,廓军退出西藏。同年五月,福康安继续领兵攻入廓尔喀境内,攻克协布噜(今加德满都西北)等地,然后逼近廓尔喀都城加德满都,廓尔喀请降成为清朝藩属。
  《平定廓尔喀得胜图》描绘了清乾隆末年出兵平定廓尔喀的几次重要战役的场面。八幅图依次为:攻克擦木、攻克玛噶尔辖尔甲、攻克济咙、攻克热索桥、攻克协布噜、攻克东觉山、攻克帕朗古、廓尔喀陪臣至京。
  《平定廓尔喀得胜图》虽然也借鉴了西方绘画和铜版雕版的工艺技术,但由于其制作者几乎都是国内画家和工匠艺人,他们对西洋画法和铜版画的雕刻、印刷技术掌握得不够全面,所以将西洋技法与中国传统画法结合得较为生涩,未达到《平定准噶尔得胜图》浑然天成的境界,但作为清代铜版画战图的代表作之一,仍具有非常宝贵的历史价值。
撰稿人:翁连溪

黎明

黎明,清人,生卒年、字、号、籍贯不详。乾隆时宫廷画家,擅长人物、翎笔。

内府

职官名,见《周礼·天官》,执掌贡赋货藏,以供邦国之用。后泛指皇家府库或宫廷。

册页

册页的组合形式类似西方绘画中的组画,这种艺术形式在山水画中能够比较完整地展现一个地域不同的自然景观,在花鸟画中可以从多重角度、时节去描绘其自然姿色。在人物画中,可以完整地叙述一个历史故事发生的全过程或细化表现某种道德观念。

扎什伦布

又作日喀则城或札什伦布、昔孜。清康熙朝初置,治今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