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本象》四卷,明黄道周撰,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刻本。开本纵25.5cm,横15.8cm;板框纵17.6cm,横11.2cm。四周单边,白口,单鱼尾。半页8行,行20字,小字双行同。
黄道周是明末著名的易学家,本书是其易学代表著作《易象正》的前期成果。
卷首载康熙年间举人蓝陈略于潭阳学署撰写的序言,序此书在易学史上的价值及印行经过。《易本象》本为黄道周讲学时的稿本,康熙三十七年(戊寅年,1698),蓝陈略从黄道周的后裔处得到该书,赞叹“其学博而综,其理条而贯”,对易学的发展意义重大,于是“谋剞劂而与海内公之”。
正文四卷,卷一述“上经”30卦,卷二述“下经”34卦,卷三述“上经变例”,卷四述“下经变例”。内容古奥,博大精深,“于象变自然之理,三百八十四爻之占,阐发明备”。
是书出版百余年后,大臣张师诚向宫廷进献了一部,并仿《四库全书》撰写提要。本展品即张师诚所献之书。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
太阳在天球上一年间所移行的轨迹叫黄道,即地球轨道面和天球相交成的大圈。
黄道周(1585—1646年),字幼玄,一字螭若,别号石斋,福建漳州人。明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学贯古今,尤以文章风节高天下。性格严冷方刚,不谐流俗,明亡被俘,至死不降。工书,真、草、隶各体自成一家。著有《黄漳莆集》。我国古代雕版印刷的书,只在纸的正面印刷,中间有一空行,在此对折而成一张书叶,书叶中缝称为书口,亦可称版口或版心。其作用,一是用于对折书页,二是格内经常刻有书名、卷次、页码、字数、刻工姓名和出版处。在书口近上下两端处印有】形符号,称为鱼尾,上鱼尾上面的空格和下鱼尾下面的空格叫象鼻,以其形状相似而得名。象鼻中空的,即称为白口,是古代印书的一种版式。
线装书的书口款式之一。其标志为书口中缝刻的鱼尾形符号“【”,常刻在书口上节或下节的四分之一处,体黑者称“黑鱼尾”, 体白者称“白鱼尾”。同页上下节有两个鱼尾的称“双鱼尾”,只在书口上边刻一个的称“单鱼尾”。在书口中缝刻的鱼尾形符号,称鱼尾,常刻在书口上节或下节。只在书口上边刻一个鱼尾称单鱼尾。 我国古代最大的丛书,清代乾隆皇帝敕辑。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诏开“四库全书馆”,裒辑《永乐大典》之散篇,并收罗天下之遗书,参其事者4400余人,历时10年完成。《四库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3400余种,79300卷,凡6114函,36381册,约9亿9千7百万字。内容涉及广泛,对整理保存古代文献起了极大作用。<BR> 《四库全书》以丝绢作书皮,其中经部书用褐色绢,史部书用红色绢,子部书用黄色绢,集部书用灰色绢,分别贮于楠木书匣中,再放置在书架上,十分考究。《四库全书》前后共抄录七部,其中以文渊、文源、文津三阁藏本最为精致,疏漏较少;文宗、文汇、文源各本已亡失。现存四部中,文渊阁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文津阁本现藏北京图书馆;文溯阁本现藏甘肃省图书馆;文澜阁本散佚后补抄复原现藏浙江省图书馆。TAG标签耗时:0.0206511020660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