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本为黑漆蜡笺纸,泥金楷书,末署“康熙五十年岁次辛卯七月中之前三日沐手敬书”。锦套。
此经假托元始天尊为妙行真人说法。经文首录“仰启咒”;次述元始天尊敕命北方真武神将到下界“收断妖魔,拔出魂爽”之缘由;后列真武神将所作咒语等。此经盖北宋后所作。
是经本旧藏养心殿。
真武
道教神名。又称玄武、真武帝君、荡魔天尊、真武大帝、玄天上帝等。道教所尊奉的职掌北方天界的重要天神,在民间有很大影响。真武本名玄武,宋真宗时,因避赵氏族祖赵玄朗之讳,将“玄武”改名为“真武”。对真武大帝的信仰源于古代的星辰崇拜和动物崇拜。我国古代的星象学家为了观测天象及日、月、五星在天空中的运行,在黄道带与赤道带的两侧绕天一周,选取了28个星座作为观测时的标志,称为“二十八宿”。战国后,逐渐把二十八宿分为东、南、西、北四方,每方七宿,据其形象分别以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四灵命名。《楚辞·远游补注》释云:“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汉代以来,龟蛇便作为北方七宿玄武神的象征而受到人们的奉祀。玄武信仰被道教吸收后将其人格化,逐渐成为道教的大神。《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宣称:真武神君原是净乐国太子,长而勇猛,誓愿除尽天下妖魔,不统王位。后得真人传授无极上道,入太和山修道,功成德满。玉帝敕镇北方,统摄真武之位,并将太和山改名武当山,意为“非玄武不足当之”。自宋以来,统治者对真武大帝不断加封。元大德七年(1303年)真武大帝被封为元圣仁咸玄天上帝,成为北方的最高神。明代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夺取王位,传说在整个行动中真武曾多次显灵相助,因此朱棣称帝后特加封其为“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并在真武的发祥地武当山的天柱峰顶修建“金殿”奉祀真武神像,在北京也修真武庙奉祀真武,并在紫禁城南北中轴线上修钦安殿奉祀真武。由于帝王的提倡,真武崇拜在明清时期达到高峰。真武庙祀遍天下。
玄烨
泥金
一种用金箔和胶水制成的金色颜料,用于书画、髹漆等方面。
泥金写本
泥金是用金箔在研钵中慢慢研磨成金粉,加入适量胶水、白芨汁而成为金色液体,叫做泥金。用泥金书写文字的书籍称为泥金写本,字体凸出纸面,有立体效果,金光闪闪,富丽堂皇,永不变色。
经折装
图书从卷轴装演变到册页形式的一种过渡性装帧。其特点是把长幅卷子一正一反折叠成长方形书本形式,前后粘以封面。佛家经典多用此式。隋、唐以后,佛教大盛,翻译了很多经卷。佛徒诵读时舒卷不便,乃改为折叠成册的形式。凡经折装的书本也称“折本”。因奏折也用这种形式,故后来又有“折子本”的叫法。
版框
也称“框廓”、“边栏”。指古书书页四周的界线,主要形式为线栏。四周单线者称“四周单边”,四周双线者称“四周双边”,上下单线而左右双线者称“左右双边”。为求形式美观,亦有以图案花样组成的版框,称为“花边”。
蜡笺纸
蜡笺纸属于蜡质涂布纸,纸张涂蜡后表面光滑,增加了抗水性,并有防虫蛀的作用。 这种技术在隋唐时期已有很大发展,敦煌石室写经纸中的“硬黄纸”就是在黄色纸上涂布一层黄蜡。唐宋时还有在本色纸上涂以白蜡者,称“硬白”或“白经笺”,如故宫博物院藏唐写本《刊误缪补切韵卷》,纸两面均加蜡并书写,即硬白纸的标本。这种技术于1866年出现在欧洲,晚于我国一千多年。
说法
说法即宣说佛法,以化导利益众生。与说教、说经、演说、劝化、唱导等同义。
咒语
咒语是佛教密宗的真言,译自梵语的“mantra”,汉文音译成“漫怛攞”或“曼陀罗”,又称“咒”、“神咒”、“密语”、“明咒”、“咒陀罗尼”等,意为真实不妄的言辞,为佛典翻译中“五不翻译之一”,约分“长咒”、“短咒”、“咒心(或明)”、“种子字”等四种。密宗经典中更多地宣扬真言咒语的神力,谓其为佛菩萨所密授,在加持、诵读时可获得菩萨慈悲法力的加持,获得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