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无量寿经》(清乾隆年陈邦彦写本)
《佛说无量寿经》(清乾隆年陈邦彦写本)封面
《佛说无量寿经》(清乾隆年陈邦彦写本)经文
《佛说无量寿经》(清乾隆年陈邦彦写本)佛说法图
《佛说无量寿经》(清乾隆年陈邦彦写本)款署
【《佛说无量寿经》(清乾隆年陈邦彦写本)】
  《佛说无量寿经》,二卷,三国魏来华译经僧康僧铠译,清乾隆年陈邦彦写本,末署“臣 陈邦彦薰沐敬书恭祝皇上万寿无疆”。经折装,半开5行12字,上下双边,开本23cm×9.4cm,版框14.6cm×9cm。旧藏宝蕴楼
  仿粟藏经纸墨书,有“乾隆御览之宝”玺,钤“臣 陈邦彦”印。册页前后有泥金彩绘佛像。
  相关内容参见《佛说无量寿经》(清乾隆年和珅写本)。
撰稿人:袁理

康僧铠

康僧铠(生卒年不详),梵名僧伽跋摩,又名僧伽婆罗,印度人。三国魏嘉平五年(253年)来华,在洛阳白马寺翻译了《无量寿经》等四部佛经。

陈邦彦

陈邦彦(1678—1752年),字世南,号春晖,一作春晖老人,又号匏庐,浙江海宁人。陈元龙之侄。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进士,官吏部侍郎。擅长书法,尤工小楷,行、草书出入二王,而得董其昌神髓,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康熙四家”之一。著有《墨庄小稿》等。

万寿无疆

典出《诗经·豳风·七月》:“称彼兕觥,万寿无疆!”意为在朝堂上捧举起大酒杯,祝国君万年长寿无尽。

版框

也称“框廓”、“边栏”。指古书书页四周的界线,主要形式为线栏。四周单线者称“四周单边”,四周双线者称“四周双边”,上下单线而左右双线者称“左右双边”。为求形式美观,亦有以图案花样组成的版框,称为“花边”。

经折装

图书从卷轴装演变到册页形式的一种过渡性装帧。其特点是把长幅卷子一正一反折叠成长方形书本形式,前后粘以封面。佛家经典多用此式。隋、唐以后,佛教大盛,翻译了很多经卷。佛徒诵读时舒卷不便,乃改为折叠成册的形式。凡经折装的书本也称“折本”。因奏折也用这种形式,故后来又有“折子本”的叫法。

宝蕴楼

1911年清逊帝溥仪退位后居住于紫禁城内廷,外朝由北洋政府接管。1914年2月4日成立了古物陈列所,所址设在紫禁城外朝部分。此前,当时的内务部与逊清皇室将盛京(沈阳)故宫、热河(承德)离宫两处所藏宝器20余万件运至紫禁城,然文物存放之地尚未解决。时内务部与外交部协商批准从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中拨出20余万元建文物库房,其基址选定在原咸安宫基础上。当年6月开工,历时一年,于1915年6月正式建成,交付使用,这是中国近代建成的第一座专门用于文物保藏的大型库房。库房为两层楼西洋式建筑,其中所藏集历代古物之萃,青铜、书画、陶瓷、金玉,至珍且奇,因定名曰“宝蕴楼”。1947年,古物陈列所并入故宫博物院,宝蕴楼所藏文物遂逐步移出。

册页

册页的组合形式类似西方绘画中的组画,这种艺术形式在山水画中能够比较完整地展现一个地域不同的自然景观,在花鸟画中可以从多重角度、时节去描绘其自然姿色。在人物画中,可以完整地叙述一个历史故事发生的全过程或细化表现某种道德观念。

泥金

一种用金箔和胶水制成的金色颜料,用于书画、髹漆等方面。

和珅

和珅(1750--1799年),姓钮祜禄,字致斋,满洲正红旗人。由于精明敏捷,颇得乾隆帝赏识,官职累迁,由御前三等侍卫而至户部侍郎,再至户部、兵部、吏部尚书,理藩院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四库馆正总裁等,在军机大臣任上二十余年。乾隆帝晚年倚为心腹。他专擅弄权,贪污极巨。乾隆帝死后,嘉庆皇帝即以二十大罪赐其死,抄家所获巨资充公。其时竟有“和坤跌倒,嘉庆吃饱”之民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