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顶如来蜜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清康熙年陈元龙写本)
《大佛顶如来蜜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清康熙年陈元龙写本)封面
《大佛顶如来蜜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清康熙年陈元龙写本)佛说法图
《大佛顶如来蜜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清康熙年陈元龙写本)卷一之一
《大佛顶如来蜜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清康熙年陈元龙写本)卷一之二
【《大佛顶如来蜜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清康熙年陈元龙写本)】
  《大佛顶如来蜜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十册,唐朝天竺来华僧人般刺蜜帝译,弥伽释迦译语,房融笔录,清康熙年陈元龙写本。经折装,每半开5行16字,上下单边,开本27.2×10.9cm,版框21.1×10.9cm。
  该经磁青笺泥金楷书,前有泥金绘佛说法图,末有韦驮像,卷首龙纹牌记“受天之祐 如日之升 一人有庆 万国咸宁”,卷端题“唐天竺沙门般刺蜜帝译 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 菩萨戒弟子前正谏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笔授”,末署“陈龙斋沐敬书恭祝皇上万寿无疆”,织锦夹函套黄木箱外题“世宗御赐”。旧藏重华宫
  相关内容、译本、注疏参见《顶首楞严经》(清乾隆二十六年王际华写本)。
撰稿人:邵岩

菩萨

菩提萨埵之略称,为十界之一。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密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

房融

房融(?——705年),唐朝河南人,武则天时曾任宰相。房融通晓佛经和梵语。

陈元龙

陈元龙(1665—1736年),字广陵,号乾斋,一号高斋,浙江海宁人。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榜眼,官大学士入直南书房。工楷书,法赵孟頫、董其昌。圣祖曾命就御前作大书一幅,颇受嘉奖,以御书阙里碑文赐之。著有《爱日堂文集》。谥号文简。《清史稿》卷二百八十九有传。

版框

也称“框廓”、“边栏”。指古书书页四周的界线,主要形式为线栏。四周单线者称“四周单边”,四周双线者称“四周双边”,上下单线而左右双线者称“左右双边”。为求形式美观,亦有以图案花样组成的版框,称为“花边”。

经折装

图书从卷轴装演变到册页形式的一种过渡性装帧。其特点是把长幅卷子一正一反折叠成长方形书本形式,前后粘以封面。佛家经典多用此式。隋、唐以后,佛教大盛,翻译了很多经卷。佛徒诵读时舒卷不便,乃改为折叠成册的形式。凡经折装的书本也称“折本”。因奏折也用这种形式,故后来又有“折子本”的叫法。

泥金

一种用金箔和胶水制成的金色颜料,用于书画、髹漆等方面。

说法

说法即宣说佛法,以化导利益众生。与说教、说经、演说、劝化、唱导等同义。

韦驮

梵文Skanda(塞建陀)音译的讹略,亦称韦天将军。佛教护法天神。传说为四天王中南方增长天王的八将之一,居四天王三十二将之首。自唐初道宣记载其事迹以来,其塑像被安置于寺院中,一般穿古武将服,执金刚杵,立于天王殿弥勒像之后,面对大雄宝殿内的释迦牟尼像。

龙纹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

牌记

宋版书中印有刻书者堂号、主人姓名、刊刻时间等字样,四周围以墨框者称为牌记,亦称墨围、木记或书牌。多为长方形,还有钟形、鼎形、碑形、亚字形、葫芦等形状。一般置于封面页的后半页,也有置于序末、目录末、某卷末或书末的。元、明刻书多仿效之。此外,明、清盛行在书前内封镌三行宽竖格刻印著者姓名、书名、刻书者堂号、刊刻年月等字样,类似现代书籍的版权页。有人将以上种种统称为牌记或书牌。

沙门

也称“桑门”,佛教称谓。原为古代印度反婆罗门教思潮之各个派别出家者的通称,后来专指佛教僧侣。

大夫

官名。春秋战国时期由诸侯分封的贵族为大夫,享有封地,并掌管封地内的行政。

万寿无疆

典出《诗经·豳风·七月》:“称彼兕觥,万寿无疆!”意为在朝堂上捧举起大酒杯,祝国君万年长寿无尽。

重华宫

王际华

王际华(?—1776年),字秋瑞,清浙江钱塘人。清乾隆十年(1745年)进士,授编修。三迁至侍郎,历工、刑、兵、户、吏各部,在兵部时曾建议整肃武科乡会试秩序。官至户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