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明景泰六年王普巍等写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明景泰六年王普巍等泥金写本)封面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明景泰六年王普巍等泥金写本)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明景泰六年王普巍等泥金写本)经文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明景泰六年王普巍等写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二卷,唐朝来华僧人佛陀多罗译,明景泰六年(1455年)王普巍(事迹不详)等泥金写本。经折装,每半页4行13字。
  该经磁青笺泥金楷书,锦面,硬木匣。前有佛像及龛牌,后有韦驮像,均泥金彩绘,龛牌写 “皇图永固 帝道遐昌 佛日增辉 法轮长转”。首有金裴休(事迹不详)撰《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序》及唐朝僧人宗密撰《圆觉经略疏序》,末署款识“佛弟子王普巍等发心金书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以此功德上报四恩 下资三有 普愿见闻齐登觉果者 景泰六年五月口曰”。旧藏宝蕴楼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简称《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圆觉经》。此经共二十章,乃佛为文殊师利等十二菩萨说大圆觉(圆满的觉性)的妙理,为禅宗常用的经典。此经见载于中国历代大藏经
  本经注疏极多,较重要的有宗密《圆觉经大疏》三卷、宋孝宗《御注》二卷等。
撰稿人:翁连溪

佛陀

又作浮屠、浮图、佛驮等。意为觉者、知者。原本指释迦牟尼,后演为党觉悟真理者之总称。

泥金

一种用金箔和胶水制成的金色颜料,用于书画、髹漆等方面。

佛陀多罗

佛陀多罗(生卒年不详),汉名觉救,北天竺罽宾(今阿富汗地区)人。据宋代赞宁撰《宋高僧传》卷二记载,佛陀多罗携佛经来到中国,在洛阳白马寺译出《大方广圆觉了义经》。后不知所踪。

泥金写本

泥金是用金箔在研钵中慢慢研磨成金粉,加入适量胶水、白芨汁而成为金色液体,叫做泥金。用泥金书写文字的书籍称为泥金写本,字体凸出纸面,有立体效果,金光闪闪,富丽堂皇,永不变色。

经折装

图书从卷轴装演变到册页形式的一种过渡性装帧。其特点是把长幅卷子一正一反折叠成长方形书本形式,前后粘以封面。佛家经典多用此式。隋、唐以后,佛教大盛,翻译了很多经卷。佛徒诵读时舒卷不便,乃改为折叠成册的形式。凡经折装的书本也称“折本”。因奏折也用这种形式,故后来又有“折子本”的叫法。

硬木

中国传统习惯中将明清以来用于制作高档家具的木材统称为硬木,包括紫檀、黄花梨、红木、鸡翅木、铁梨、乌木等,硬木以外可做家具的木材则称为柴木。

韦驮

梵文Skanda(塞建陀)音译的讹略,亦称韦天将军。佛教护法天神。传说为四天王中南方增长天王的八将之一,居四天王三十二将之首。自唐初道宣记载其事迹以来,其塑像被安置于寺院中,一般穿古武将服,执金刚杵,立于天王殿弥勒像之后,面对大雄宝殿内的释迦牟尼像。

法轮

法轮又称梵轮,为佛案之供器。据佛经说,佛初成道时,梵天曾劝请佛转动法轮,并以慈、悲、喜、舍四梵行心(四无量心)宣说大法。此后,佛教中即常以法轮比喻佛法,以法轮转动比喻佛法如轮能碾破众生诸罪恶、佛说法如轮永不停息和佛法圆满无缺。

宗密

 宗密(780――841年),俗姓何,唐朝果州(四川西充)人,我国华严宗第五祖。世称圭峰禅师、圭山大师,谥号定慧禅师。

四恩

《释氏要览》卷中讲四恩有两种说法,一是父母恩、众生恩、国主恩、三宝恩;一是父母恩、师长恩、国主恩、施主恩。二者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前者是相对普通信众的,后者则是相对寺院僧侣。在一般的发愿文中,有时提及四恩,而更多的时候则是言及为国主、师僧、父母、一切含灵等。

宝蕴楼

1911年清逊帝溥仪退位后居住于紫禁城内廷,外朝由北洋政府接管。1914年2月4日成立了古物陈列所,所址设在紫禁城外朝部分。此前,当时的内务部与逊清皇室将盛京(沈阳)故宫、热河(承德)离宫两处所藏宝器20余万件运至紫禁城,然文物存放之地尚未解决。时内务部与外交部协商批准从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中拨出20余万元建文物库房,其基址选定在原咸安宫基础上。当年6月开工,历时一年,于1915年6月正式建成,交付使用,这是中国近代建成的第一座专门用于文物保藏的大型库房。库房为两层楼西洋式建筑,其中所藏集历代古物之萃,青铜、书画、陶瓷、金玉,至珍且奇,因定名曰“宝蕴楼”。1947年,古物陈列所并入故宫博物院,宝蕴楼所藏文物遂逐步移出。

文殊

佛教菩萨名,又称“文殊师利”,也译作“曼殊室利”,意译为妙德、妙吉祥。以智慧著称,手持宝剑,骑坐青狮,与普贤菩萨常侍释迦牟尼佛左右。

菩萨

菩提萨埵之略称,为十界之一。即指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密行,于未来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圆满、勇猛求菩提者。

大藏经

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我国,佛教典籍也随之在我国得到很大发展,翻译、缮写、刊刻的佛经大量出现。除单经外,还整理编辑了大藏经。大藏经相当于佛典的百科全书,内容庞博,其论述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历史、语言、文学艺术、天文、历法、医学、建筑诸多领域,对研究佛文化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大藏经在体系上分为“甘珠尔”和“丹珠尔”两部分。“甘珠尔”意为佛说部,即佛祖释迦牟尼的教法总集,包括显、密的经、律两部分,共1108种。“丹珠尔”则是佛弟子及研究佛学的学者们对经、律两部分的阐述和论疏,包括密教仪轫和五明杂著等,共3461种。藏文写本甘珠尔经目前所知有三种:一为明景泰写本(不详所藏何处),一为清康熙八年(1669年)写本(现存台北故宫),一为乾隆三十五年泥金写本,现分存于北京故宫及台北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