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 (清乾隆年朱珪写本)
《佛说阿弥陀经》(清乾隆朱珪写本)经文
《佛说阿弥陀经》(清乾隆朱珪写本)佛说法图
《佛说阿弥陀经》(清乾隆朱珪写本)落款及韦驮像
【《佛说阿弥陀经》 (清乾隆年朱珪写本)】
  《佛说阿弥陀经》,一卷,后秦僧人鸠摩罗什译。经折装,半开10cm×24.8cm,版框10cm×17.5 cm,每半开5行,行15字。
  该经用磁青笺,以泥金书写经文,有紫檀护板。经页上下有缠枝花纹饰,卷前有泥金绘佛说法图,后有韦驮像,末署“臣朱珪敬书”。
  本经的相关内容、译本、注疏参见《佛说阿弥陀经》(清乾隆十二年陈邦彦写本)。
撰稿人:鲁颖

版框

也称“框廓”、“边栏”。指古书书页四周的界线,主要形式为线栏。四周单线者称“四周单边”,四周双线者称“四周双边”,上下单线而左右双线者称“左右双边”。为求形式美观,亦有以图案花样组成的版框,称为“花边”。

经折装

图书从卷轴装演变到册页形式的一种过渡性装帧。其特点是把长幅卷子一正一反折叠成长方形书本形式,前后粘以封面。佛家经典多用此式。隋、唐以后,佛教大盛,翻译了很多经卷。佛徒诵读时舒卷不便,乃改为折叠成册的形式。凡经折装的书本也称“折本”。因奏折也用这种形式,故后来又有“折子本”的叫法。

泥金

一种用金箔和胶水制成的金色颜料,用于书画、髹漆等方面。

缠枝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之一。所绘花朵系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枝叶相互缠绕,构成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的图案,统一中寓变化。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和缠枝宝相花等多种纹样。

说法

说法即宣说佛法,以化导利益众生。与说教、说经、演说、劝化、唱导等同义。

韦驮

梵文Skanda(塞建陀)音译的讹略,亦称韦天将军。佛教护法天神。传说为四天王中南方增长天王的八将之一,居四天王三十二将之首。自唐初道宣记载其事迹以来,其塑像被安置于寺院中,一般穿古武将服,执金刚杵,立于天王殿弥勒像之后,面对大雄宝殿内的释迦牟尼像。

陈邦彦

陈邦彦(1678—1752年),字世南,号春晖,一作春晖老人,又号匏庐,浙江海宁人。陈元龙之侄。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进士,官吏部侍郎。擅长书法,尤工小楷,行、草书出入二王,而得董其昌神髓,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康熙四家”之一。著有《墨庄小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