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寿命陀罗尼经》(清乾隆年金简写本)
《金刚寿命陀罗尼经》(清乾隆金简写本)香檀木经盒
《金刚寿命陀罗尼经》(清乾隆金简写本)护经板内经帘及经页
【《金刚寿命陀罗尼经》(清乾隆年金简写本)】
  《金刚寿命陀罗尼经》,一卷,唐朝僧人不空译,清乾隆年金简泥金写本。册页装,版框21.3cm×8.9cm。
  此经书配以香檀木经盒及护经板,护经板内饰以红黄绿三色锻绣花幔经帘, 帘内彩绘四天王像,黑漆腊笺经页,上下边栏饰以西番莲纹,每页从上至下依次以泥金书写藏、满、蒙、汉四种文字经文,经文末署“臣金简敬书”。
  《金刚寿命陀罗尼经》全称《一切如来金刚寿命陀罗尼经》,简称《金刚寿命经》,为密教陀罗尼经典,内容叙述了金刚陀罗尼及其功用,见载于中国历代《大藏经》。
撰稿人:鲁颖

不空

不空(705--774年),唐朝时僧人,师子国(斯里兰卡)人。从唐天宝年到大历年不空译出佛教密部经文77部,120余卷,密教因此而兴盛。

金简

金简(1724年—1794年),汉人,祖籍辽宁沈阳人。自幼随父从军,其妹为乾隆皇帝贵妃,后赐姓金佳氏,改入满洲正黄旗。初隶内务府汉军,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授总管内府大臣兼武英殿修书处事,充《四库全书》副总裁专司考核督修,其间著有《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一书,促进了我国印刷事业的发展。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卒,谥“勤恪”。

泥金

一种用金箔和胶水制成的金色颜料,用于书画、髹漆等方面。

泥金写本

泥金是用金箔在研钵中慢慢研磨成金粉,加入适量胶水、白芨汁而成为金色液体,叫做泥金。用泥金书写文字的书籍称为泥金写本,字体凸出纸面,有立体效果,金光闪闪,富丽堂皇,永不变色。

《金刚寿命陀罗尼经》

陀罗尼密典。一卷。唐不空译。系《金刚寿命陀罗尼经法》之略本。

册页

册页的组合形式类似西方绘画中的组画,这种艺术形式在山水画中能够比较完整地展现一个地域不同的自然景观,在花鸟画中可以从多重角度、时节去描绘其自然姿色。在人物画中,可以完整地叙述一个历史故事发生的全过程或细化表现某种道德观念。

版框

也称“框廓”、“边栏”。指古书书页四周的界线,主要形式为线栏。四周单线者称“四周单边”,四周双线者称“四周双边”,上下单线而左右双线者称“左右双边”。为求形式美观,亦有以图案花样组成的版框,称为“花边”。

西番莲

中国传统纹饰。从花形上看,除了莲花特征,还有牡丹花的特征,花瓣多层次地排列,使图案具有雍容华丽的美感。这种图案又被称为宝相花,在中国古代工艺品和古建筑彩画中常见。

西番莲纹

一种中国传统纹饰,风格受西方的影响,但花、叶极似中国的牡丹花。

密教

汉地佛教因修行方法不同分成密教与显教。显教(也称显宗)原本无此称谓,只是因为与密教区别,后人才以之为名。密教也称密宗,分杂密与纯密两种。在唐开元三大士即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以前的密教,因其驳杂,没有严格的经典依据,故称为杂密。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分别译出《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等经典,创立密宗。密宗有着严格的宗教仪轨,故称纯密。密宗认为世界万物是由地、水、火、风、空、识“六大”组成。前五种为“色法”,表现大日如来的理性方面,称为“胎藏界”;后一种为“心法”,体现大智如来的智慧方面,称为“金刚界”。密宗造像是按照密宗经典塑造的,一般不外示于人,这也是称其为密宗的重要原因之一。杂密与纯密不同,它不太重视形象是否外示,出现在石窟寺院中的十一面观音、千手千眼观音为杂密常见的表现题材。在密教中,一般将毗卢遮那与大日如来视为一种形象的两种称法。毗卢遮那(Vairocana)为梵文的音译,本意为遍照,故意译为太阳、大日如来,最初为显教神祇,见于《华严经》,菩提流志所译《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将其变成密教神祇,但并没有成为主尊,至开元三大士时毗卢遮那成为至高无上之神。金刚智译《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称毗卢遮那而不称大日如来,善无畏、不空则将大日如来与毗卢遮那并称,视为一意。密教在盛唐时期开始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安史之乱后,不空在其所住的大兴善寺建灌顶道场,为唐肃宗亲授转轮王七宝灌顶,后又在全国挑选49位大德常住是寺,密教遂发扬光大,并影响到辽代、南诏、大理国以及日本、朝鲜等国。

大藏经

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我国,佛教典籍也随之在我国得到很大发展,翻译、缮写、刊刻的佛经大量出现。除单经外,还整理编辑了大藏经。大藏经相当于佛典的百科全书,内容庞博,其论述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历史、语言、文学艺术、天文、历法、医学、建筑诸多领域,对研究佛文化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大藏经在体系上分为“甘珠尔”和“丹珠尔”两部分。“甘珠尔”意为佛说部,即佛祖释迦牟尼的教法总集,包括显、密的经、律两部分,共1108种。“丹珠尔”则是佛弟子及研究佛学的学者们对经、律两部分的阐述和论疏,包括密教仪轫和五明杂著等,共3461种。藏文写本甘珠尔经目前所知有三种:一为明景泰写本(不详所藏何处),一为清康熙八年(1669年)写本(现存台北故宫),一为乾隆三十五年泥金写本,现分存于北京故宫及台北故宫。

《大藏经》

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我国,佛教典籍也随之在我国得到很大发展,翻译、缮写、刊刻的佛经大量出现。除单经外,还整理编辑了大藏经。大藏经相当于佛典的百科全书,内容庞博,其论述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历史、语言、文学艺术、天文、历法、医学、建筑诸多领域,对研究佛文化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大藏经在体系上分为“甘珠尔”和“丹珠尔”两部分。“甘珠尔”意为佛说部,即佛祖释迦牟尼的教法总集,包括显、密的经、律两部分,共1108种。“丹珠尔”则是佛弟子及研究佛学的学者们对经、律两部分的阐述和论疏,包括密教仪轫和五明杂著等,共3461种。藏文写本甘珠尔经目前所知有三种:一为明景泰写本(不详所藏何处),一为清康熙八年(1669年)写本(现存台北故宫),一为乾隆三十五年泥金写本,现分存于北京故宫及台北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