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藏》,10888卷,收诸经籍2141种,共2453册,344函。明万历七年(1579年)至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刻,顺治、康熙、雍正年递修,乾隆年内府抄补本,这部大藏经是明紫柏大师倡导筹刻,由其门下几代弟子极力谋刻,经明清两代社会名流、文人居士、信士等人捐资助刻而成。初雕于山西五台山,后又迁至浙江径山等地续刻,刷印发行于嘉兴楞严寺,大藏由此而得名。
《嘉兴藏》又名《径山藏》,是现存《嘉兴藏》中保存最完好、续刻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而又最具特色的一部汉文方册大藏经,由首一函、“正藏”210函、“续藏”90函、“又续藏”43函四部分组成。全藏按千字文编号,始“天”终“史”。它以《北藏》为底本,参校《南藏》等其他明刻大藏,新增了宋明以来各派禅僧的著述。依照经、律、论、西土圣贤撰集、此方著述五大部的体例编次。各函首册首页附有佛说法图、末册之尾附韦驮像。每经末多附牌记,详载捐刻人姓名、银两、写刻工匠姓名、工价及刊刻时间、地点。重修篇页的版心下方刻重修人姓氏、时间。全部大藏经纸墨莹洁,写刻精良,装帧豪华,是迄今所知保存最为完好的一部。特别是在雍正年间,苏州织造海保曾奉命修补这部大藏经原版并陆续刷印进呈过一百七十余种。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又奉旨校理时,特将钱谦益《楞严经疏解蒙钞》一部14册从大藏中撤出存放养心殿,并抄录了“续”藏、又“续藏”的目录一册,是现存的其他几部《嘉兴藏》无法比拟的。这部大藏经因续刻时间最晚止于康熙四十六年,故而所收内容也最丰富,其中续收了明清之际各派禅僧的著述,不少为其他典籍所不载,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职官名,见《周礼·天官》,执掌贡赋货藏,以供邦国之用。后泛指皇家府库或宫廷。
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我国,佛教典籍也随之在我国得到很大发展,翻译、缮写、刊刻的佛经大量出现。除单经外,还整理编辑了大藏经。大藏经相当于佛典的百科全书,内容庞博,其论述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历史、语言、文学艺术、天文、历法、医学、建筑诸多领域,对研究佛文化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大藏经在体系上分为“甘珠尔”和“丹珠尔”两部分。“甘珠尔”意为佛说部,即佛祖释迦牟尼的教法总集,包括显、密的经、律两部分,共1108种。“丹珠尔”则是佛弟子及研究佛学的学者们对经、律两部分的阐述和论疏,包括密教仪轫和五明杂著等,共3461种。藏文写本甘珠尔经目前所知有三种:一为明景泰写本(不详所藏何处),一为清康熙八年(1669年)写本(现存台北故宫),一为乾隆三十五年泥金写本,现分存于北京故宫及台北故宫。紫柏(1543—1603年),法名真可,字达观,紫柏为其号,时人习称“尊者大师”,明末四大名僧之一。俗姓沈,江苏吴江人。万历初年发愿募刻大藏并易梵筴为方册,倡导筹备刊刻。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在京师遭难入狱,刻藏事便由其门徒道开等人继续谋刻。
方册是书籍、经卷装帧的一种形式,亦即书本式、线装。
《北藏》始刻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成于正统五年(1440年)。全藏收经36函,6361卷,千字文编号,始“天”终“石”。此后万历皇帝的生母又以内帑增刻了41函,共 410卷。千字文编号,始“钜”终“史”,称之为《续入藏经》,与《北藏》合而为一。因其刻于北京,故统名为《大明三藏圣教北藏》,简称《北藏》,是为明代官刻的第二部大藏经。
亦称《洪武南藏》,始刻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永乐元年(1403年)告成。
全藏共计 636函,6331卷,千字文编号,始“天”终“石”,梵筴装。因刻于南京,故名曰《大明三藏圣教南藏》,简称《南藏》,是明代官刻的第一部大藏经。
说法即宣说佛法,以化导利益众生。与说教、说经、演说、劝化、唱导等同义。梵文Skanda(塞建陀)音译的讹略,亦称韦天将军。佛教护法天神。传说为四天王中南方增长天王的八将之一,居四天王三十二将之首。自唐初道宣记载其事迹以来,其塑像被安置于寺院中,一般穿古武将服,执金刚杵,立于天王殿弥勒像之后,面对大雄宝殿内的释迦牟尼像。
宋版书中印有刻书者堂号、主人姓名、刊刻时间等字样,四周围以墨框者称为牌记,亦称墨围、木记或书牌。多为长方形,还有钟形、鼎形、碑形、亚字形、葫芦等形状。一般置于封面页的后半页,也有置于序末、目录末、某卷末或书末的。元、明刻书多仿效之。此外,明、清盛行在书前内封镌三行宽竖格刻印著者姓名、书名、刻书者堂号、刊刻年月等字样,类似现代书籍的版权页。有人将以上种种统称为牌记或书牌。雕漆主要工艺之一,又称雕工。即先在器物上髹漆若干层后,再凭漆之厚度来雕刻花纹。
官名。明清江南织造官署的主官。掌理织作“上用”和“官用”绸缎布匹事务。明代由提督太监出任。清代选派内务府司官担任,称织造监督。驻江宁(今南京)、苏州、杭州等三处,每处一人。统属于内务府总管大臣,由缎库郎中具体负责考察评定。织造在驻地以钦差官身份出现,与地方最高长官平行;并且充当“圣上”的耳目,密报所在地方官声民情,往往由皇帝亲信出任。 钱谦益(1582—1664年),字受之,号牧斋,江苏常熟人。明万历时进士,官至礼部侍郎。清军入关后遂迎降。工诗文,著有《初学集》、《有学集》等。家藏书甚富,建绛云楼以贮之,但晚年尽毁于火。论者谓绛云一炬,实为江左图书之一厄。因其著作中多有涉嫌诋毁清朝之词,乾隆年间多被列为禁毁之书。 TAG标签耗时:0.037800073623657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