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史论略》,又称《全注读史论略》。卷首有杜诏自序,据序文得知,杜诏认为元代潘荣所作的《通鉴总论》前后颠倒杂乱,缺乏系统结构,于是参校正史,略为论次于雍正八年(1730年)汇成此编。
《读史论略》所论历朝治乱兴亡事迹,上起战国,下迄明末,共计2047年。是书评论历代帝王和将相大臣,褒贬忠义节气之士和外戚宦官。虽比元代潘荣《通鉴总论》较为明顺,然内容简略,记载间有疏误。唐邦治著《订续读史论略》,补其疏,正其误。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线装书局版)著录,《简明中国古籍辞典》和《四库大词典》等书收录。
杜诏
杜诏(生卒年不详),字紫纶,号云川,无锡(今属江苏)人。他的诗歌得到康熙皇帝的赏识,会试不第后,特赐其进士出身,授官庶吉士。后来他辞官归家,林居二十年。他选中晚唐名家诗作,编成《叩弹集》,著作有《云川阁集》、《浣花词》、《风髓词》和《容湖渔笛谱》等。
朱格
纸上印的红色栏界格,也称朱丝栏。用朱格印纸抄写的书称朱格抄本,也称朱丝栏抄本。
版框
也称“框廓”、“边栏”。指古书书页四周的界线,主要形式为线栏。四周单线者称“四周单边”,四周双线者称“四周双边”,上下单线而左右双线者称“左右双边”。为求形式美观,亦有以图案花样组成的版框,称为“花边”。
四周双边
书版一般用四周的界线围成,界线又称边栏,简称边。四周界线只画一道粗墨线者称单边。在粗线之内又附一道细墨线者称双边。上下两边没有细线、仅左右两边有细线者,称为左右双边。上下左右全有细线者,即称四周双边。
朱丝栏
朱丝栏,原指帛书上用丝织出的界栏,红色的叫朱丝栏,黑色的叫乌丝栏,后来纸上印的红色朱线栏界格也称朱丝栏。用朱丝栏印纸抄写的书称朱丝栏抄本。
白口
我国古代雕版印刷的书,只在纸的正面印刷,中间有一空行,在此对折而成一张书叶,书叶中缝称为书口,亦可称版口或版心。其作用,一是用于对折书页,二是格内经常刻有书名、卷次、页码、字数、刻工姓名和出版处。在书口近上下两端处印有】形符号,称为鱼尾,上鱼尾上面的空格和下鱼尾下面的空格叫象鼻,以其形状相似而得名。象鼻中空的,即称为白口,是古代印书的一种版式。
单鱼尾
在书口中缝刻的鱼尾形符号,称鱼尾,常刻在书口上节或下节。只在书口上边刻一个鱼尾称单鱼尾。
鱼尾
线装书的书口款式之一。其标志为书口中缝刻的鱼尾形符号“【”,常刻在书口上节或下节的四分之一处,体黑者称“黑鱼尾”, 体白者称“白鱼尾”。同页上下节有两个鱼尾的称“双鱼尾”,只在书口上边刻一个的称“单鱼尾”。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此书为中国现存公藏善本书目的总汇,收录了各级各类公藏部门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图书馆,博物馆,文物保管委员会,高等院校,科学院系统图书馆,中等学校,文化馆,寺庙等781家单位的现存善本图书约13万部,但台湾地区除外。版本目录学上关于“善本”的含义向来是指精加校雠、误字较少的版本或稀见旧刻以及名家抄校、前贤手稿之类。本书目据上述范围选取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而又流传较少的书籍,但不包括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本书目按经、史、子、集、丛5部编排,分部出版。各部类所收各书以著者的时代先后为序;同书有多种版本者,亦按时代先后,先刻本,次抄本,有稿本者排在各本之前。每部书依次著录其书名、卷数、编著注释者、版本、批校题跋者及统一编号。每部书之后有藏书单位代码表和藏书单位检索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