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明朝降将吴三桂、尚可喜、耿仲明立下功勋,分别受封云南、广东、福建,称为“三藩”。此后三方各拥重兵,飞扬跋扈,形成三股强大的地方割据势力,对清朝的统治构成严重威胁。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藩先后起兵反清。经过长达8年的战争,清朝平定了“三藩”叛乱。次年,勒德洪等奉圣祖诏令修书,记述平叛始末。二十五年(1686年)书成。
这是清代纂修的第一部方略。内容自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平南王尚可喜疏请撤兵始,至二十年(1683年)十二月圣祖以“逆寇荡平,诏赦天下”止,详细记载了平定吴三桂、尚之信(尚可喜子)、耿精忠(耿仲明孙)叛乱之始末。
此书开清代纂修“方略”、“纪略”之先河。此后,每当一次政治、军事行动后,皇帝都要下诏设馆撰书,纪其始末。
另有满文本。《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四库全书总目》著录。

方略
方略本意为计划、权谋、策略之意。清代从康熙年平定“三藩”叛乱起,每当一次政治、军事行动后,皇帝都要下诏设馆修书,纪其始末。是为《方略》或《纪略》。《清会典·办理军机处·方略馆》:“方略馆总裁,掌修方略”。清代纂修《方略》(《纪略》)约有50余种。
勒德洪
勒德洪(生卒年不详)。康熙年官至礼部尚书,康熙十六年至二十六年(1677-1687年)任武英殿大学士。二十七年(1688年)正月,与明珠、余国柱同时革武英殿大学士职,原因不详。
内府
职官名,见《周礼·天官》,执掌贡赋货藏,以供邦国之用。后泛指皇家府库或宫廷。
朱格
纸上印的红色栏界格,也称朱丝栏。用朱格印纸抄写的书称朱格抄本,也称朱丝栏抄本。
版框
也称“框廓”、“边栏”。指古书书页四周的界线,主要形式为线栏。四周单线者称“四周单边”,四周双线者称“四周双边”,上下单线而左右双线者称“左右双边”。为求形式美观,亦有以图案花样组成的版框,称为“花边”。
鱼尾
线装书的书口款式之一。其标志为书口中缝刻的鱼尾形符号“【”,常刻在书口上节或下节的四分之一处,体黑者称“黑鱼尾”, 体白者称“白鱼尾”。同页上下节有两个鱼尾的称“双鱼尾”,只在书口上边刻一个的称“单鱼尾”。
吴三桂
吴三桂(1612—1678年),字长白,明清之际高邮(今江苏境内)人,辽东籍。武举出身,袭封军官。明末任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驻防山海关。李自成进京后受降,但旋即以家人受辱为由叛向清军,引清兵入关,受封平西王。其后受清廷命镇压陕西、四川的农民起义军以及云贵地区的南明政权,并受命镇守云南,形成割据势力。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举兵反叛,自称周。康熙十七年(1678年)在衡州(今湖南衡阳)称帝,不久病死,余部为清兵所灭。
尚可喜
尚可喜(1604—1676年),明末清初辽东(今辽宁辽阳)人。明崇祯时为副总兵,崇祯七年(1634年)降清,受封智顺王,属汉军镶蓝旗。随清军一起镇压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清顺治六年(1649年)改封南平王。在攻破广东地区的明军后,驻守广州,成为清初三藩之一。吴三桂反叛后,其子之信响应,尚可喜忧病而死。
耿仲明
耿仲明(1604—1649年),字云台,明末清初辽东盖州人。明崇祯年间初为登州参将,崇祯六年(1633年)降清,受封为怀顺王,属汉军正黄旗。从清兵镇压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清顺治六年(1649年)改封为靖南王。不久因涉嫌隐匿逃人,触犯“逃人法”,惧罪自缢身亡。其子继茂袭爵,先驻守广州,后又移至福建,为清初三藩之一。
三藩
封建王国的属国或属地一般称藩,以后泛指获封号的亲王。三藩是明末降清后被封为平西王的吴三桂、平南王的尚可喜、靖南王的耿仲明三人。吴、耿、尚三人在清初镇压和平息各地抗清运动、推进清朝对全国的统一的战争中,起了马前卒作用。吴三桂为三藩之首,他镇守云南后,靠手中重兵,逐渐形成对清廷颇具威胁的割据势力。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皇帝为巩固统一,实行撤藩。吴三桂借机反叛,自称周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耿仲明之孙耿精忠随之响应,大有割据半壁江山之势。面对三藩的嚣张气焰,康熙果断发兵平叛。经过8年激战,三藩之乱彻底平定。
耿精忠
耿精忠(?—1682年),清汉军正黄旗人。靖南王耿仲明孙、耿继茂子。康熙十年(1671年)袭爵。十三年(1674年)于福建起兵响应吴三桂叛乱,自称兵马大元帅,犯浙江,攻长沙。两年后降清。后又谋叛。十九年(1680年)召入京,于三藩叛乱平定后被处死。
纪略
仿纲目体例记事之书。纲目体是编年体史书的一种体裁,每事皆分为纲目和细节两部分。先写概括的提纲,其下以分注的形式详叙细节。较为通俗的史书多用此体编写。如宋朱熹撰《资治通鉴纲目》、清乾隆敕撰《历代通鉴辑览》等。清代的纪略为方略馆编记历朝军政大事之书。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此书为中国现存公藏善本书目的总汇,收录了各级各类公藏部门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图书馆,博物馆,文物保管委员会,高等院校,科学院系统图书馆,中等学校,文化馆,寺庙等781家单位的现存善本图书约13万部,但台湾地区除外。版本目录学上关于“善本”的含义向来是指精加校雠、误字较少的版本或稀见旧刻以及名家抄校、前贤手稿之类。本书目据上述范围选取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而又流传较少的书籍,但不包括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本书目按经、史、子、集、丛5部编排,分部出版。各部类所收各书以著者的时代先后为序;同书有多种版本者,亦按时代先后,先刻本,次抄本,有稿本者排在各本之前。每部书依次著录其书名、卷数、编著注释者、版本、批校题跋者及统一编号。每部书之后有藏书单位代码表和藏书单位检索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