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天禄琳琅书目》
《钦定天禄琳琅书目》锦套
《钦定天禄琳琅书目》锦套内书册
《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御制题昭仁殿诗
《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天禄琳琅鉴藏旧版书籍联句
《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凡例
《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卷一·宋版经部
《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卷一
《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卷五·元版经部
《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卷五之著录藏书印记
《钦定天禄琳琅书目》著录藏书印记
【《钦定天禄琳琅书目》】
  《钦定天禄琳琅书目》,清于敏中等奉敕编,乾隆四十年(1775年)内府朱丝栏抄本,10卷,每半页10行,行20字,朱口,双朱鱼尾,四周双栏。版框20.7×13.6cm。卷前有《乾隆御题昭仁殿诗》、《天禄琳琅鉴藏旧版书籍联句》和《凡例》,末署“乾隆四十年岁次己未新正上浣臣……奉敕编校”。此目共10册,馆存3部,装潢有所不同:一为织锦书面及书函;一为石青绢书面及书函;一为米色纸面、石青绢函套。
  清统治者入关后不久即开始在全国广泛访求图书。乾隆九年(1744年),于敏中等奉旨检阅内府所藏宋、元、明善本进呈御览,阅毕即于乾清宫之东昭仁殿列架庋置,乾隆帝据汉代宫中藏书天禄阁故事之意,亲笔题匾额曰“天禄琳琅”,初创了内府善本专库。又经30年续藏之后,于敏中等人奉敕据该库所藏书籍编成《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共收书420余部。
  作为首部官修善本书目,在编排和著录方面新意迭出:以版本时代为纲,分为宋版、金版、宋抄、元版、明版等类;同时代者再依经、史、子、集四部为序。版本类型之下,“同一书而两椠均工,同一刻而两印俱妙者俱从并收”,突出了版本目录的特点;著录项目除书名、提要外,还有“函册”和“阙补”两项,并收载藏书印,皆为新创。
  嘉庆二年(1797年),乾清宫失火,昭仁殿“天禄琳琅”藏书亦被焚毁。此书目成为了解宋元明旧刻旧抄和宋元明图书出版及流传情况的重要参考工具。
  是书完成时,适逢纂修《四库全书》,遂被列入,并选入稍后诏纂的《四库全书荟要》中。光绪十年(1884年),长沙王先谦将前、后两编之全本刊行,1992年,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又将其影印。1996年,中华书局出版了《天禄琳琅书目》等三种书目的合印本。
  《四库全书总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
撰稿人:朱赛虹

钦定

凡皇帝亲自裁定的事项为钦定。

于敏中

于敏中(1714-1780年),字叔子,号耐圃,江苏金坛人。乾隆朝状元。曾历任内阁学士,兵部、刑部、户部侍郎,军机大臣等职,颇受乾隆皇帝的信任,又授文华殿大学士衔,任上书房总师傅,《四库全书》馆总裁。于敏中聪颖过人,乾隆御制诗多有由他聆听后笔录定稿。因久参机要,与外官相勾结,收受贿赂甚多。后因病卒。著有《国朝宫史》、《素余堂集》。

内府

职官名,见《周礼·天官》,执掌贡赋货藏,以供邦国之用。后泛指皇家府库或宫廷。

朱丝栏

朱丝栏,原指帛书上用丝织出的界栏,红色的叫朱丝栏,黑色的叫乌丝栏,后来纸上印的红色朱线栏界格也称朱丝栏。用朱丝栏印纸抄写的书称朱丝栏抄本。

鱼尾

线装书的书口款式之一。其标志为书口中缝刻的鱼尾形符号“【”,常刻在书口上节或下节的四分之一处,体黑者称“黑鱼尾”, 体白者称“白鱼尾”。同页上下节有两个鱼尾的称“双鱼尾”,只在书口上边刻一个的称“单鱼尾”。

版框

也称“框廓”、“边栏”。指古书书页四周的界线,主要形式为线栏。四周单线者称“四周单边”,四周双线者称“四周双边”,上下单线而左右双线者称“左右双边”。为求形式美观,亦有以图案花样组成的版框,称为“花边”。

昭仁殿

乾清宫

天禄阁

汉代阁名。西汉初年丞相萧何主持修造,在长安(今陕西西安)未央宫内,为汉代国家收藏图书秘籍的场所。《三辅黄图》卷六:“天禄阁,藏典籍之所。”成帝末年,刘向曾奉诏“领教中五经秘书”于此。

《四库全书》

我国古代最大的丛书,清代乾隆皇帝敕辑。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诏开“四库全书馆”,裒辑《永乐大典》之散篇,并收罗天下之遗书,参其事者4400余人,历时10年完成。《四库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3400余种,79300卷,凡6114函,36381册,约9亿9千7百万字。内容涉及广泛,对整理保存古代文献起了极大作用。
《四库全书》以丝绢作书皮,其中经部书用褐色绢,史部书用红色绢,子部书用黄色绢,集部书用灰色绢,分别贮于楠木书匣中,再放置在书架上,十分考究。《四库全书》前后共抄录七部,其中以文渊、文源、文津三阁藏本最为精致,疏漏较少;文宗、文汇、文源各本已亡失。现存四部中,文渊阁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文津阁本现藏北京图书馆;文溯阁本现藏甘肃省图书馆;文澜阁本散佚后补抄复原现藏浙江省图书馆。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此书为中国现存公藏善本书目的总汇,收录了各级各类公藏部门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图书馆,博物馆,文物保管委员会,高等院校,科学院系统图书馆,中等学校,文化馆,寺庙等781家单位的现存善本图书约13万部,但台湾地区除外。版本目录学上关于“善本”的含义向来是指精加校雠、误字较少的版本或稀见旧刻以及名家抄校、前贤手稿之类。本书目据上述范围选取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而又流传较少的书籍,但不包括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本书目按经、史、子、集、丛5部编排,分部出版。各部类所收各书以著者的时代先后为序;同书有多种版本者,亦按时代先后,先刻本,次抄本,有稿本者排在各本之前。每部书依次著录其书名、卷数、编著注释者、版本、批校题跋者及统一编号。每部书之后有藏书单位代码表和藏书单位检索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