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书是一部查找词藻、典故的类书。“佩文”为康熙帝的书斋名,“韵府”有韵书之库含义,故命名曰《佩文韵府》。全书以元代阴时夫《韵府群玉》及明代凌稚隆《五车韵瑞》为基础,再增补其他书中的有关材料而成。原书不分卷,依韵分为106卷,乾隆帝修《四库全书》时,以其“篇页繁重”,析为444卷。全书收10252字,词汇近50条,按其读音分别归入明清时通行的平水韵106个韵部中。所收词目按最后一字归韵。其体例,首列单字,再将同一韵字的词语按字数顺序排列,单字下有注音与释义,词语下举书证,列典故,以经、史、子、集为序,兼顾时间先后。每词引古书用例,少则一二条,多则数十条。引文一般只注书名,引诗只标作者。收词又分“韵藻”、“增”、“对语”和“摘句”四类。“韵藻”为阴、凌两书原有部分;“增”为阴、凌两书未见而增补部分;“对语”为上下文两两相对的偶句;“摘句”为以该字为尾的五、七言诗句。每一韵部之后还有“韵藻补”,收不见于阴、凌两书之字。全书卷幅浩大,材料丰富,惟其编制不够严谨。为查阅方便,万有文库本于书末附有索引,将全部词条依首字的四角号码排列,后附单字笔画索引。
张玉书
张玉书(1642—1711年),字素存,号润甫,江苏丹徒(今江苏镇江)人。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进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历官50年,久任机务,直亮清勤,朝廷依以为重。先后出任《平定朔漠方略》、《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的总裁官。工于古文辞,著有《文贞集》12卷。卒谥“文贞”。
内府
职官名,见《周礼·天官》,执掌贡赋货藏,以供邦国之用。后泛指皇家府库或宫廷。
白口
我国古代雕版印刷的书,只在纸的正面印刷,中间有一空行,在此对折而成一张书叶,书叶中缝称为书口,亦可称版口或版心。其作用,一是用于对折书页,二是格内经常刻有书名、卷次、页码、字数、刻工姓名和出版处。在书口近上下两端处印有】形符号,称为鱼尾,上鱼尾上面的空格和下鱼尾下面的空格叫象鼻,以其形状相似而得名。象鼻中空的,即称为白口,是古代印书的一种版式。
养心殿
类书
类书是把众多书籍的内容按不同门类分别析出,把相同门类的资料集中,然后按门类排列起来。就内容广泛这一点来说,类似于今天的百科全书,但它与百科全书又不同。百科全书是按学科列条目,然后予以准确的科学解释,后附参考书目,而类书则主要在某一门类下摘录有关书中的资料,一般不作叙述和解释,恰当地说,是百科资料汇编。我国历史上最早编纂的类书,要算魏文帝时的《皇览》,后来历代都有,可惜亡佚了不少。
《韵府群玉》
《韵府群玉》,元阴时夫(生卒年不详)撰,20卷。唐时颜真卿曾编《韵海镜源》,是一部以韵隶事的较早的书,后来失传。到元代,阴时夫又编辑此书。
《五车韵瑞》
明凌稚隆(生卒年不详)撰。本书仿《韵府群玉》,又稍变化其体例。在每一韵之下,先列小篆一字,之后以韵隶事。其排列的顺序为经、史、子、集、杂。又以赋、颂、歌、诗之类分体标名,排列于后。
《四库全书》
我国古代最大的丛书,清代乾隆皇帝敕辑。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诏开“四库全书馆”,裒辑《永乐大典》之散篇,并收罗天下之遗书,参其事者4400余人,历时10年完成。《四库全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3400余种,79300卷,凡6114函,36381册,约9亿9千7百万字。内容涉及广泛,对整理保存古代文献起了极大作用。
《四库全书》以丝绢作书皮,其中经部书用褐色绢,史部书用红色绢,子部书用黄色绢,集部书用灰色绢,分别贮于楠木书匣中,再放置在书架上,十分考究。《四库全书》前后共抄录七部,其中以文渊、文源、文津三阁藏本最为精致,疏漏较少;文宗、文汇、文源各本已亡失。现存四部中,文渊阁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文津阁本现藏北京图书馆;文溯阁本现藏甘肃省图书馆;文澜阁本散佚后补抄复原现藏浙江省图书馆。
平水韵
南宋刘渊在总结前人“韵书”的基础上,著《壬学新刊社部韵略》一书,把同用的韵加以归并,成为 107个韵目。因刘渊为平水(今山西临汾)人,故名“平水韵”。刘书今佚。金人王文郁又著《平水新刊韵略》,改为 106六个韵目。这就是后来通行的“平水韵”。
库本
库本:昇平署存档的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