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灵台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商代为密须古国,秦、汉以后曾置鹑、阴密、三水县,隋、唐置灵台县迄今。
灵台县最早的志书为明代万历年间张凤池修纂的《灵台县志》,已佚。此顺治年纂修本应是现存年代最早的版本。以后有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本,与清顺治本相隔270多年。
本书记事从清顺治九年(1652年)起至顺治十五年(1658年)止。分为五纲,以汇命名,每汇均有小序。卷一为方舆汇(内有县境舆一幅),卷二为建置汇,卷三为赋役汇,卷四为职官汇、人物汇。志中多记载该县政令,可以考见民生利弊。凡人物未入乡贤者另立纪绩一目。本书对研究灵台县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此书仅北京、上海、台湾等地有收藏,《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
黄居中
黄居中(生卒年不详),字定方,福建龙溪人。清顺治九年(1652年)进士,同年任灵台县知县。
杨淳
杨淳(生卒年不详),甘肃灵台人。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贡生。
版框
也称“框廓”、“边栏”。指古书书页四周的界线,主要形式为线栏。四周单线者称“四周单边”,四周双线者称“四周双边”,上下单线而左右双线者称“左右双边”。为求形式美观,亦有以图案花样组成的版框,称为“花边”。
白口
我国古代雕版印刷的书,只在纸的正面印刷,中间有一空行,在此对折而成一张书叶,书叶中缝称为书口,亦可称版口或版心。其作用,一是用于对折书页,二是格内经常刻有书名、卷次、页码、字数、刻工姓名和出版处。在书口近上下两端处印有】形符号,称为鱼尾,上鱼尾上面的空格和下鱼尾下面的空格叫象鼻,以其形状相似而得名。象鼻中空的,即称为白口,是古代印书的一种版式。
单鱼尾
在书口中缝刻的鱼尾形符号,称鱼尾,常刻在书口上节或下节。只在书口上边刻一个鱼尾称单鱼尾。
鱼尾
线装书的书口款式之一。其标志为书口中缝刻的鱼尾形符号“【”,常刻在书口上节或下节的四分之一处,体黑者称“黑鱼尾”, 体白者称“白鱼尾”。同页上下节有两个鱼尾的称“双鱼尾”,只在书口上边刻一个的称“单鱼尾”。
知府
府级行政机构之长官。宋代始置,称“知某府事”,简称“知府”。掌教化百姓,劝课农桑,甄别孝悌,奉行法令条制,宣读赦书,举行祀典,考察属官,赈济灾伤,安集流亡以及赋役、钱谷、狱讼等事。视本府地望高下,或兼留守司公事,或兼安抚使、都总管、巡检等职务,总理本府兵民之政。明代始以知府为正式名称,掌管一府政令,总核所属州县之赋役、诉讼等事,汇总于布政司、按察司。清之各府,以冲、繁、疲、难四字分定等第,划为最要缺、中缺、减缺。各府调补知府时,有“请旨缺”、“题补缺”、“调补缺”、“留补缺”之分。应升、应补官员也按为官情况划分等第,以求人、缺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