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台先生文集》,十二卷附录一卷。明田一隽著,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福建田元振家刻本。半页9行,行18字,白口,四周单边。版框19.6cm×13cm。8册1函。
黄凤翔序文称:“今观公所为诗若文,有温醇之度,而其力劲有宏博之气,而其体密一切绮靡纤巧之习世所谓媚目谐心者悉屏若洗也,夫公之不屑为巧也。独词乎!”对田一隽不媚俗体的诗文之风表示了赞赏。
《钟台先生文集》是田一隽唯一的一部文集,卷、目依次为:卷一,疏、奏书、表、箴计13篇;卷二,诰敕、赋计18篇;卷三、四,序文20篇;卷五,序、论计13篇;卷六,议、记共13篇;卷七,祭文、志铭、传、行实共22篇;卷八,启56篇;卷九、十,书85篇;卷十一,近体诗115首;卷十二,排、律、绝、赞、铭共86首。附录一卷:谕祭文及入乡贤祠文移,并郭惟清等哭钟台先生诗,后有男元振、元应识语。卷三有“庆少傅太宰虞坡构公一品九年加恩兼寿六十序”,因此篇序文内有“嘉靖中年,虏尝犯边矣”为违碍句,并贴有标记,入《抽毁书目》。该文集为四库馆臣磨勘查禁之原本。
《四库全书总目》存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田一隽(生卒年不详),字德万,号钟台,大田(今福建大田)人。明隆庆二年(1568年)会试第一,选庶吉士授编修,晋侍讲。屡迁礼部左侍郎,掌翰林院,后染疾辞归,未行,即卒。赠礼部尚书。家刻本是由书籍的作者或家人对文稿进行反复校对,力求减少错误,然后出资请人雕版、刷印,以送亲朋好友或遗留给家族后代之本。家刻本的出版目的不为营利,且校勘精审,纸墨上乘,与民间坊刻本有本质的不同。我国古代雕版印刷的书,只在纸的正面印刷,中间有一空行,在此对折而成一张书叶,书叶中缝称为书口,亦可称版口或版心。其作用,一是用于对折书页,二是格内经常刻有书名、卷次、页码、字数、刻工姓名和出版处。在书口近上下两端处印有】形符号,称为鱼尾,上鱼尾上面的空格和下鱼尾下面的空格叫象鼻,以其形状相似而得名。象鼻中空的,即称为白口,是古代印书的一种版式。
也称“框廓”、“边栏”。指古书书页四周的界线,主要形式为线栏。四周单线者称“四周单边”,四周双线者称“四周双边”,上下单线而左右双线者称“左右双边”。为求形式美观,亦有以图案花样组成的版框,称为“花边”。黄凤翔(1545-?年),字鸣周,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明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及第,授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谥“文简”。清代禁毁书目之一。清英廉编。清代修《四库全书》时,为了遏制反清民族意识,寓禁于征,对书中流露反满抗清民族思想或有诋毁封建正统观念之部分即行查禁或销毁,先后禁毁各类书籍3,000余种。此目为四库馆总裁英廉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三月二十五日奏准抽毁之书目,计开181种。每书开列书名、作者,注明抽毁原因及篇卷。书目前载英廉原奏。此外有清光绪年姚觐元编《清代禁书总目》(包括《禁书总目》、《全毁书目》、《抽毁书目》、《违碍书目》4种)等版本。此书为中国现存公藏善本书目的总汇,收录了各级各类公藏部门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图书馆,博物馆,文物保管委员会,高等院校,科学院系统图书馆,中等学校,文化馆,寺庙等781家单位的现存善本图书约13万部,但台湾地区除外。版本目录学上关于“善本”的含义向来是指精加校雠、误字较少的版本或稀见旧刻以及名家抄校、前贤手稿之类。本书目据上述范围选取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而又流传较少的书籍,但不包括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本书目按经、史、子、集、丛5部编排,分部出版。各部类所收各书以著者的时代先后为序;同书有多种版本者,亦按时代先后,先刻本,次抄本,有稿本者排在各本之前。每部书依次著录其书名、卷数、编著注释者、版本、批校题跋者及统一编号。每部书之后有藏书单位代码表和藏书单位检索表。TAG标签耗时:0.03222107887268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