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诸传会通》】
《春秋诸传会通》,二十四卷。元李廉辑,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虞氏明复斋刻本。半页12行,行22字,小字双行21字,细黑口,四周单边,双顺鱼尾。版框20cm×13.6cm。16册2函。
书卷首李廉春秋诸传序已佚。其后依次为杜预左传序、何休公羊传序、范宁谷梁传序、程颐春秋序、胡安国春秋传序及进春秋传表、楼钥撰陈傅良后传序略,次为凡例,再次为读春秋纲领。通部经文顶格大书,左传、公羊、谷梁及胡安国传、陈傅良后传、张洽集注皆低一格,李廉按语低三格。每册书首钤白文印“天禄继鉴”、朱文印“乾隆御览之宝”;尾钤“天禄琳琅”、“乾隆御览之宝”;卷末钤“五福五代堂宝”、“八徵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诸玺,可见为宫廷收藏之善本。
此书是资料荟萃的学术著作,辑宋代春秋学诸名家传注,以供世人参考。作者本人的见解作为按语亦条理分明,叙述得极为清楚,学术态度十分严谨。
《天禄琳琅书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李廉(生卒年不详),字行简,元吉安安福人。杨士奇《东里集》载:“廉于至正壬午年(至正二年,1342年)以春秋举于乡,成进士,官信丰令,遇寇乱,守节死。时南北道梗,未及旌褒。明初修《元史》时,故交无在当道者,有司又不知采录以闻,故史竟遗之。则廉忠义之士,非以空言说经者矣。”元代书坊堂号之一,主人虞姓,事迹不考。明复斋所刊书籍精雅悦目,是不多见的元刊善本精品。线装书的书口款式之一。其标志为书口中缝刻的鱼尾形符号“【”,常刻在书口上节或下节的四分之一处,体黑者称“黑鱼尾”, 体白者称“白鱼尾”。同页上下节有两个鱼尾的称“双鱼尾”,只在书口上边刻一个的称“单鱼尾”。 也称“框廓”、“边栏”。指古书书页四周的界线,主要形式为线栏。四周单线者称“四周单边”,四周双线者称“四周双边”,上下单线而左右双线者称“左右双边”。为求形式美观,亦有以图案花样组成的版框,称为“花边”。程颐(1033—1107年),字正叔,学者称之为伊川先生,河南洛阳人。宋哲宗初为秘书省校书郎,擢崇政殿说书,加直秘阁。与兄程颢学于周敦颐,并同为北宋理学奠基者,世称“二程”。其学以“穷理”为主旨。“二程”学说后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理学”。著有《易传》、《颜子所好何学论》等,后人辑有《遗书》、《文集》、《经说》等,均收入《二程集》中。胡安国(1074—1138年),字康侯,宋建州崇安人。北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进士,提举湖南、成都学事。以不肯阿附,为蔡京、耿南仲所恶。高宗即位为给事中、中书舍人。为高宗侍读,专讲《春秋》。是宋代春秋学卓然成家的一代名儒。有《春秋传》、《资治通鉴举要补遗》等书传世。卒谥“文定”。 楼钥(1137--1213年),字大防,浙江鄞县人。隆兴元年(1163年)应礼部考试,曾官中书舍人,后为翰林学士,进参知政事。嘉定六年卒,年77岁,谥宣献。工文章,精而博,有《功愧集》。
陈傅良(1137-1203年),字君举,号止斋,温州瑞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撰《春秋后传》等。张洽(1161-1237年),字元德,宋临江军清江(今江西樟树市西南临江镇)人。嘉定年间进士,官至著作佐郎。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完成《春秋集注》十一卷、纲领一卷。其《集注》与胡安国的《春秋传》并行于学林数百年。景福宫堂内所悬乾隆御笔匾。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因得玄孙,一堂五世,而书此匾悬于景福宫内。此后复书“五福五代堂”悬于避暑山庄勤政殿之后殿。青玉质,交龙纽。乾隆帝宝玺。此玺刻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八十圣寿之时,为刻制此玺,乾隆帝曾作《八徵耄念之宝记》。 全称太上皇帝,即皇帝之上的皇帝,一般由在位皇帝的父亲充任,是皇权与父权相妥协的产物。在大多数情况下,做太上皇的人先做皇帝,然后将帝位让给儿子(当然也有例外)。此种让位,古代称为“内禅”,以示与因将帝位让于异姓(实际上是被武力篡夺)从而导致改朝换代的“禅让”不同。“太上皇”一词最早出现于秦代。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自号始皇帝,追封其父秦庄襄王异人为太上皇,实际上异人并未当过皇帝。第一个真正的太上皇是后凉太祖吕光,公元399年12月,吕光病重,于是将帝位让给儿子吕绍而自称太上皇。历史上最后一个太上皇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即乾隆皇帝,他在位60年后,于1796年自愿传位于嘉庆皇帝。二十五宝中共有两方皇帝之宝。
其一,通高9.5cm,印面12.5×12.5cm。青玉质,交龙纽,满文篆书。据乾隆十三年上谕:“青玉皇帝之宝本清字篆文,传自太宗文皇帝时。”则知此宝刻治于皇太极时。当时满文篆书初具雏形,到乾隆十三年创立成熟和规范化的满文篆书,并施之于宝玺,其生发之迹清晰可见。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布诏赦”之用。
其二,通高16.6cm,印面15.5×15.5cm。栴檀木质,盘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为作“以肃法驾”之用。但从清代档案考察,在二十五宝中,此宝的使用频率最高,钤用范围极广,其他诸宝实无以相比。清于敏中撰,200卷。实际由各纂修官撰写,由总纂官纪昀一手删定。该书对历史上一万多种典籍,从经史子集到医卜词曲之类,撮举大旨,辨析源流,考核得失,成为中国目录学的发轫之巨著,在中国文化史上可谓空前壮举,也是称誉世界的文化瑰宝。此书为中国现存公藏善本书目的总汇,收录了各级各类公藏部门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图书馆,博物馆,文物保管委员会,高等院校,科学院系统图书馆,中等学校,文化馆,寺庙等781家单位的现存善本图书约13万部,但台湾地区除外。版本目录学上关于“善本”的含义向来是指精加校雠、误字较少的版本或稀见旧刻以及名家抄校、前贤手稿之类。本书目据上述范围选取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而又流传较少的书籍,但不包括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本书目按经、史、子、集、丛5部编排,分部出版。各部类所收各书以著者的时代先后为序;同书有多种版本者,亦按时代先后,先刻本,次抄本,有稿本者排在各本之前。每部书依次著录其书名、卷数、编著注释者、版本、批校题跋者及统一编号。每部书之后有藏书单位代码表和藏书单位检索表。TAG标签耗时:0.039260864257812 秒
撰稿人:李国强
李廉
李廉(生卒年不详),字行简,元吉安安福人。杨士奇《东里集》载:“廉于至正壬午年(至正二年,1342年)以春秋举于乡,成进士,官信丰令,遇寇乱,守节死。时南北道梗,未及旌褒。明初修《元史》时,故交无在当道者,有司又不知采录以闻,故史竟遗之。则廉忠义之士,非以空言说经者矣。”
鱼尾
线装书的书口款式之一。其标志为书口中缝刻的鱼尾形符号“【”,常刻在书口上节或下节的四分之一处,体黑者称“黑鱼尾”, 体白者称“白鱼尾”。同页上下节有两个鱼尾的称“双鱼尾”,只在书口上边刻一个的称“单鱼尾”。
版框
也称“框廓”、“边栏”。指古书书页四周的界线,主要形式为线栏。四周单线者称“四周单边”,四周双线者称“四周双边”,上下单线而左右双线者称“左右双边”。为求形式美观,亦有以图案花样组成的版框,称为“花边”。
程颐
程颐(1033—1107年),字正叔,学者称之为伊川先生,河南洛阳人。宋哲宗初为秘书省校书郎,擢崇政殿说书,加直秘阁。与兄程颢学于周敦颐,并同为北宋理学奠基者,世称“二程”。其学以“穷理”为主旨。“二程”学说后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理学”。著有《易传》、《颜子所好何学论》等,后人辑有《遗书》、《文集》、《经说》等,均收入《二程集》中。
胡安国
胡安国(1074—1138年),字康侯,宋建州崇安人。北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进士,提举湖南、成都学事。以不肯阿附,为蔡京、耿南仲所恶。高宗即位为给事中、中书舍人。为高宗侍读,专讲《春秋》。是宋代春秋学卓然成家的一代名儒。有《春秋传》、《资治通鉴举要补遗》等书传世。卒谥“文定”。
张洽
张洽(1161-1237年),字元德,宋临江军清江(今江西樟树市西南临江镇)人。嘉定年间进士,官至著作佐郎。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完成《春秋集注》十一卷、纲领一卷。其《集注》与胡安国的《春秋传》并行于学林数百年。
太上皇
全称太上皇帝,即皇帝之上的皇帝,一般由在位皇帝的父亲充任,是皇权与父权相妥协的产物。在大多数情况下,做太上皇的人先做皇帝,然后将帝位让给儿子(当然也有例外)。此种让位,古代称为“内禅”,以示与因将帝位让于异姓(实际上是被武力篡夺)从而导致改朝换代的“禅让”不同。“太上皇”一词最早出现于秦代。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自号始皇帝,追封其父秦庄襄王异人为太上皇,实际上异人并未当过皇帝。第一个真正的太上皇是后凉太祖吕光,公元399年12月,吕光病重,于是将帝位让给儿子吕绍而自称太上皇。历史上最后一个太上皇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即乾隆皇帝,他在位60年后,于1796年自愿传位于嘉庆皇帝。
皇帝之宝
二十五宝中共有两方皇帝之宝。 其一,通高9.5cm,印面12.5×12.5cm。青玉质,交龙纽,满文篆书。据乾隆十三年上谕:“青玉皇帝之宝本清字篆文,传自太宗文皇帝时。”则知此宝刻治于皇太极时。当时满文篆书初具雏形,到乾隆十三年创立成熟和规范化的满文篆书,并施之于宝玺,其生发之迹清晰可见。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布诏赦”之用。 其二,通高16.6cm,印面15.5×15.5cm。栴檀木质,盘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为作“以肃法驾”之用。但从清代档案考察,在二十五宝中,此宝的使用频率最高,钤用范围极广,其他诸宝实无以相比。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清于敏中撰,200卷。实际由各纂修官撰写,由总纂官纪昀一手删定。该书对历史上一万多种典籍,从经史子集到医卜词曲之类,撮举大旨,辨析源流,考核得失,成为中国目录学的发轫之巨著,在中国文化史上可谓空前壮举,也是称誉世界的文化瑰宝。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此书为中国现存公藏善本书目的总汇,收录了各级各类公藏部门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图书馆,博物馆,文物保管委员会,高等院校,科学院系统图书馆,中等学校,文化馆,寺庙等781家单位的现存善本图书约13万部,但台湾地区除外。版本目录学上关于“善本”的含义向来是指精加校雠、误字较少的版本或稀见旧刻以及名家抄校、前贤手稿之类。本书目据上述范围选取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而又流传较少的书籍,但不包括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本书目按经、史、子、集、丛5部编排,分部出版。各部类所收各书以著者的时代先后为序;同书有多种版本者,亦按时代先后,先刻本,次抄本,有稿本者排在各本之前。每部书依次著录其书名、卷数、编著注释者、版本、批校题跋者及统一编号。每部书之后有藏书单位代码表和藏书单位检索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