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屏书屋初集》,诗录16卷,诗后录2卷,黄爵滋著,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泾县翟金生泥活字印本。半页9行,行21字,左右双边,白口,单鱼尾,书口上端刊“仙屏书屋”,下刊页码。版框12.5×17.5cm。凡5册。书衣内封刊有“泾翟西园泥字排印”字样。
集首冠以黄爵滋于道光丙午(二十六年,1846年)序文,次为诗录总目,共计1047首,再次为编录名录,为秩昇、春昀等。泥印排检名单为:泾县翟金生西园,以及翟廷珍、翟一熙、翟家祥及门人翟文彪等,再次为“诗录校误”,足证金生此本文经精审。
此书是现存于世的泥活字本的珍贵实物之一,受到版本界的普遍重视。因所用泥字较小,称“小泥字”。此外,另有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大字木刻字本。
《故宫善本书目》著录。黄爵滋(1793--1853年),字德成,号树斋,江西宜黄人。清道光三年(1823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至鸿胪寺卿、刑部侍郎。曾上疏力陈鸦片输入对国民的危害,复上《筹备海防疏》,提出自己的见解,曾两次赴福建视察海防,尝著《海防图》二卷。黄爵滋的思想主张对于当时清政府禁烟的决心起到了催化作用,他敢于犯颜直上,是与鸦片战争有关的重要人物。同时他亦是位诗人,作品以“气韵高雅、力追汉唐”而著称,少年时代即以诗名乡里。有诗集《仙屏书屋初集》,是研究其文学思想的宝贵资料。翟金生(生卒年不详),字西园,安徽省泾县水东人,生于乾隆年间。能诗文,善书画,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受《梦溪笔谈》所记泥活字印刷术的启发,把毕生精力都用在制造泥活字的事业上。据记载,翟金生亲手制造泥活字10万多枚。曾用泥活字摆印《泥印初编》、《仙屏书屋初集》等书。我国古代雕版印刷的书,只在纸的正面印刷,中间有一空行,在此对折而成一张书叶,书叶中缝称为书口,亦可称版口或版心。其作用,一是用于对折书页,二是格内经常刻有书名、卷次、页码、字数、刻工姓名和出版处。在书口近上下两端处印有】形符号,称为鱼尾,上鱼尾上面的空格和下鱼尾下面的空格叫象鼻,以其形状相似而得名。象鼻中空的,即称为白口,是古代印书的一种版式。
线装书的书口款式之一。其标志为书口中缝刻的鱼尾形符号“【”,常刻在书口上节或下节的四分之一处,体黑者称“黑鱼尾”, 体白者称“白鱼尾”。同页上下节有两个鱼尾的称“双鱼尾”,只在书口上边刻一个的称“单鱼尾”。在书口中缝刻的鱼尾形符号,称鱼尾,常刻在书口上节或下节。只在书口上边刻一个鱼尾称单鱼尾。 也称“框廓”、“边栏”。指古书书页四周的界线,主要形式为线栏。四周单线者称“四周单边”,四周双线者称“四周双边”,上下单线而左右双线者称“左右双边”。为求形式美观,亦有以图案花样组成的版框,称为“花边”。书衣,也称作书皮或封皮。在书册装订时另用空白纸张(一般用棉连纸,染成磁青、米色或天蓝色)加在书册前后,作为保护书的外壳,比作书的衣服,故名。历代官书的书衣多用黄、红、蓝、紫等色的绢绫做成。清代修《四库全书》,对其书衣更匠心独具,别开生面,以青、红、蓝、灰四种来颜色象征春夏秋冬四季,用以标志经、史、子、集四库,这种做法,实开清代晚期和近代书籍封面绘画等装帧设计的先声。
TAG标签耗时:0.02151203155517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