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镀金甬纽桥口镈钟】

故00169491-6/12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铜镀金甬纽桥口镈钟——太簇律  通高84.2厘米、横径8厘米,于径36厘米,于横径45.7厘米,乾隆二十六年;铜镀金甬纽桥口镈钟——南吕律,通高56厘米、横径5.6厘米,于横径26.5厘米,乾隆二十六年。
  镈钟,铜鎏金,平于,桥口,呈合瓦形,为先秦以来的编甬钟形制。与编钟不同,镈钟系“特悬”,即一圜镈钟独用一套架座悬挂。钟的架座称为簨簴,簨指横梁,簴指立柱,皆涂金漆,上簨雕龙首、植金鸾,鸾与龙首均衔五彩流苏,页板上雕双龙戏珠纹,左右两簴承以五彩伏狮。镈钟每套十二圜,以对应十二律和一年十二个月(闰月以交节为界,交节前沿用上一个月的乐律,交节后用下一个月的乐律),以钟体大小调节音高,钟愈大发音愈低。依照传统,冬至节所在的农历十一月用黄钟律,十二月用大吕律,正月用太簇律,二月用夹钟律,以此类推,至十月用应钟律。作乐时,一句歌词开唱前,先击镈钟一声,以宣其声;将唱完时,再击特磬一声,以收其韵,即孟子所谓“金声玉振”。
  镈钟为历代王朝宫廷雅乐的重器,朱元璋在南京建立的明朝未制作镈钟,此后失传,清早期依旧付诸阙如,康熙朝编撰《律吕正义》只是引用文献对镈钟做了纸面上的记载而已。乾隆二十四年(1759)江西临江府(今江西清江县)出土古钟十一枚,作为祥物贡入北京,乾隆皇帝亲自考订为先秦镈钟。此时恰逢平定准噶尔部叛乱战争取得重大胜利,遂效仿三代“功成作乐”的传统,于二十六年(1761)仿古钟形制新铸镈钟,亲自撰写钟铭,陆续为使用中和韶乐的各处坛庙和宫殿添配了镈钟和特磬。镈钟、特磬作为传统的“宫悬”、“金石之音”,是清宫中和韶乐专用的礼乐重器,是天地尊神和皇后至上身份的象征。其中,皇帝三大节专用黄钟律,依据《礼记》“天子日也,后月也,酉为月之正位”之义,择定南吕律用于皇太后、皇后三大节的庆贺典礼。
  乾隆帝御制钟铭释文:
  自古在昔,功成作乐。辨物涓吉,铸此钟镈。
  皇祖正音,中和大备。讵独是遗,或存深意。
  绩底西旅,瑞出西江。考制象器,协和万邦。
  一簴特悬,用起律首。编钟继奏,箫韶成九。
  宽横栾舞,必考必精。慎遵前宪,敢或损增。
  宣阳导阴,立均出度。万事本根,百王矩矱。
  繄余小子,蒙业重熙。赖天耆定,惟曰际时。
  范器识年,悉新已盛。铭无溢辞,惕乾懋敬。
  乾隆御制TAG标签耗时:0.075187921524048 秒

撰稿人:孙召华


关键词: 鎏金 簨簴 金漆 五彩 冬至 朱元璋 《律吕正义》 西清 三代 中和韶乐 《礼记》
问题反馈
图书馆

图书馆

视听馆

视听馆

故宫旗舰店

故宫旗舰店

全景故宫

全景故宫

v故宫

v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