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色素绉绸忠纱帽
【青色素绉绸忠纱帽】
故00220704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青色素绉绸忠纱帽,清光绪。高20厘米,通宽53厘米,口径17厘米。
  忠纱帽亦称乌纱帽,剧中古代官员的帽子。帽两边有插翅,翅分圆、方、尖三种,根据不同的人物分别使用,忠正者戴方纱,如京剧《群英会》中鲁肃戴方纱,丑角用圆纱,奸邪者用尖纱。
撰稿人:张淑娴
关键词: 京剧

京剧

京剧: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京剧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两次合流:秦徽合流与徽汉合流。徽班自乾隆年间进京后,以唱二黄调为主,时值京腔(高腔)、秦腔已先行流入北京,徽班在演唱二黄、昆曲、梆子、啰啰诸腔的基础上,兼容并蓄,秦腔班的演员有些加入徽班,形成徽、秦两腔合作的局面。道光年间,汉调(又称楚调)进京,汉调的西皮调与二黄调第二次合流。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京师梨园出现一番新的气象,领班的主要演员由旦角变为生角,剧目以老生为主,唱、做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