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铁琴
“天籁”铁琴_全形1
“天籁”铁琴_全形2
“天籁”铁琴_款识1
“天籁”铁琴_款识2
“天籁”铁琴_局部2
“天籁”铁琴_琴盒
【“天籁”铁琴】
新00142931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天籁”铁琴,明,仲尼式,通长119厘米,隐间111厘米,额宽16.8厘米,肩宽17厘米,尾宽12厘米,厚5厘米。
  铁琴通体锈蚀斑驳。红木轸足,玉徽只余其八。
  琴面弧度稍圆,项腰内收较大,肩当二徽。承露与焦尾嵌以金丝纹饰,凤舌乃铜制,嵌入琴首。
  琴底龙池上方有寸许嵌金丝双勾小篆“天籁”琴名,其下有嵌金丝小篆“孙登”款,并“公和”篆印。池下方有篆书“明项元汴珍藏”,并嵌银丝篆文“墨”“林”方形连珠小印及“子京父”小印。腹中无款。
  孙登乃魏晋时一位传奇人物,与嵇康有交往。项元汴,字子京,号墨林,明嘉靖、万历时嘉兴人,精收藏,筑“天籁阁”贮之。
  此琴于1952年入藏故宫博物院。

撰稿人:郑珉中

隐间

隐间指古琴琴面从岳山到龙龈的距离,即有效弦长。

红木

即酸枝木,泛指豆科黄檀,属酸枝木类植物。有黑酸枝、红酸枝、白酸枝三种。

龙池

位于琴底上方的出音孔称“龙池”。

双勾

此处指中国古代复制法帖的技法。由于没有印刷术,为使名家法帖得以流布,乃按作品的原样,勾勒出轮廓,再按照原作墨色浓淡与笔划轻重填墨,以使观者得到近似真迹的作品,也称双钩廓填法。许多法书名迹因此得以保存并流传后世。此法盛于唐代,宋代亦多见用。

项元汴

项元汴(1524—1590年),嘉兴(今浙江省嘉兴)人,字子京,号墨林山人,别号香岩居士、鸳鸯湖长、退密斋主人惠泉山樵、漆园傲吏等,收藏家、画家。家资富饶,广收法书名画,贮于天籁阁中,其法书、名画以及鼎彝玉石,储藏之丰,甲于海内,精鉴赏,有“项元汴印”、“子京”、“檇李项氏世家珍玩”、“神品”等鉴藏印数十方。工绘画,兼擅书法。著有《墨林山人诗集》《蕉窗九录》等。

传奇

传奇:1.小说体裁之一。一般指唐宋人用文言写作的短篇小说。唐传奇多为后代说唱和戏剧所取材,故宋元戏文、诸宫调、元人杂剧等也有称为传奇的。2.指明清以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曲,以别于北杂剧,是宋元南戏的进一步发展。盛于明嘉靖到清乾隆年间。昆腔、弋阳腔、青阳腔等剧种,都以演唱传奇剧本为主。著名作品有《浣纱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