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汇报大修工程阶段成果
故宫博物院汇报大修工程阶段成果
故宫博物院汇报大修工程阶段成果
时间:2006-02-10
  2006年2月10日上午,故宫大修工程阶段成果汇报会在故宫博物院举行,这也是故宫修缮工程专家咨询委员会的第三次会议。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北京市文物局局长梅宁华等领导与30余位知名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主持,他在致词中说:为了完成故宫大修任务,给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我们召开此次会议汇报最近的工作情况,并请大家进言善策,继续为故宫大修提出指导意见。
  会议首先由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晋宏逵做《故宫维修工程第一阶段工作及下一阶段计划》的汇报:故宫大修从2002年10月武英殿修缮工程开工,到2005年10月故宫博物院80周年院庆,是故宫大修一期工程的第一阶段。三年来,完成主要修缮工程17项,累计投资18,612万元。在大修中,始终遵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对故宫的保护与利用进行科学、合理地统筹策划,使其历史真实性、完整性获得有效保护和延续。同时,2006年计划开始或完成太和门太和殿神武门慈宁宫寿康宫、御史衙门的保护工作,以及基础设施规划设计阶段任务及年度计划内施工任务。
  为了更好地配合大修工程,故宫博物院科技保护小组利用现代化技术对古建筑的彩画及石质文物的保护进行了基础研究和试验;把激光雷达技术应用于古建筑数字化保护;同时,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研究所对古建筑木构件树种配置模式及物理力学性质变异性研究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上述三个研究成果也在会上做了汇报。
  专家即席发言后,孙家正部长做了重要讲话,他说:故宫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代表,对故宫的保护和维修是一份重大的历史责任。故宫大修第一阶段的任务完成得很好,使我们对圆满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我们的整体维修任务充满信心。他还指出,故宫的建筑代表了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建筑艺术与技术的最高成就,对它的建造、修缮与维护形成的独特手法与技术要加以全面继承。同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古建筑进行保护维修也是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最后,他希望各位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继续对故宫的保护、维修、研究等工作给予指导和帮助。

武英殿

太和门

太和殿

神武门

慈宁宫

寿康宫

太后宫之一。位于故宫内廷外西路,始建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乾隆元年(1736年)建成。为皇太后居慈宁宫之寝宫,太妃、太嫔们亦随居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