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2021年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培训班

2021-07-16

  为阐释世界遗产第三轮定期报告填报工作中发现的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宣传和普及世界遗产保护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提升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的管理水平和相关人员的业务能力,推动我国由“遗产大国”走向“遗产强国”,国家文物局委托故宫博物院于6月6日至10日举办了“2021年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培训班”。培训班面向全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招收73名学员。培训班围绕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监测、规划、展示、利用和研究等主题,以专题授课、现场教学、案例阐释和交流讨论的形式开展系统培训,建立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科学理念和全面认知。6月7日上午,开班仪式在故宫博物院举行,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副院长赵国英等出席仪式。


图1:国家文物局2021年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培训班合影


(一)立足保护理念,解读公约文件

  1、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国际行动与中国实践

  课程涉及世界遗产理念的产生、《世界遗产公约》的产生和主要内容以及当前世界遗产为了应对地区分布不平衡、类型分布不平衡、政治化趋势越发凸显以及遗产保护状况不佳等问题进行的战略性调整,重点阐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实践。中国从1985年成为《世界遗产公约》的缔约国以来,迄今已有55项世界遗产。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众多、时间跨度大、类型丰富。近年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我国组织实施了一批高水平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项目,推动“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转变。随着世界文化遗产新思路、新理念的传入,我国文物保护的法律体系不断完善,文化景观、文化线路等新型遗产纳入保护视野,形成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体系。


图2:《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国际行动与中国实践》授课现场


  2、文化遗产的大众传播

  课程回顾中国申报世界遗产的历程和世界遗产申报为中国文物保护带来的巨大变化。故宫博物院近年来在文物清理、环境整治、古建修缮、扩大开放面积、可移动文物保护、陈列展览方面的突出成果,表明了文化遗产向大众传播的重要性。《万里走单骑》节目组走进良渚古城、鼓浪屿、福建土楼、杭州西湖、苏州园林等世界文化遗产地拍摄,受到了观众的追捧和各大媒体的关注,是文化遗产大众传播的进一步拓展。做好遗产地自身的传播工作,拉近与公众的距离,才能真正实现文化遗产的社会价值。

  3、《世界遗产公约》和《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

  二战后的重建促进了遗产保护观念的发展,1959年国际拯救埃及努比亚遗产行动、1966年拯救威尼斯的国际行动和1970年保护巴基斯坦曼加罗什考古遗址行动等为《世界遗产公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世界遗产公约》是世界遗产保护的纲领。《操作指南》则是世界遗产保护的工具。版本的不断变化,反映了人们对于世界遗产的认识不断加深。《操作指南》的不断修订使得世界遗产的保护不断细化,程序不断复杂,变得不易操作,甚至难以理解。这是世界遗产保护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图3:《世界遗产公约》和《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


  4、解读《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第三轮定期报告》

  定期报告是《世界遗产公约》的要求,旨在评估各缔约国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情况,提供更新信息,记录遗产所处环境和保护状况的变化,为缔约国提供交流分享的机制。2000年和2008年分别启动了第一轮和第二轮定期报告。第三轮定期报告于2018年启动,亚太地区开展时间为2020-2021年。相较于第二轮报告,第三轮的问卷增加很多新的内容。填报结果反映了我国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和成绩。比如,影响物理结构的当地条件、建筑与开发、交通基础设施、气候变化和恶劣天气事件、监测广泛开展等。这对于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有很大的参考性。


(二)分享优秀案例,借鉴先进经验

  1、敦煌与故宫——世界遗产的研究、保护与管理

  敦煌有着多样的洞窟形制、精美的石窟彩塑、丰富的壁画内容和珍贵的藏经洞出土文献。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的文化景观。敦煌文物保护历经曲折,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文化遗产价值的完整性,要保护其价值的完整性、研究其价值完整性、完整弘扬其价值。价值的完整性在工作方法和目标层面还表现为质量价值。质量价值具体表现为质量第一的生命理念、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科学严谨的求实态度、持续改进的创新思维和不断符合需求的服务意识。“古代壁画保护成套技术”“土遗址保护成套技术”“文物保护移动实验室”“莫高窟监测预警系统”“壁画数字化技术”“基于莫高窟价值整合社会资源的研究体系”“基于观众类型的弘扬管理体系”,是敦煌研究院在保护、研究、弘扬方面的质量管理实践。


图4:《敦煌与故宫——世界遗产的研究、保护与管理》授课现场


  故宫案例的分享,分为“故宫的突出普遍价值”“故宫保护与管理的历程”和“四个故宫的全面建设”三部分。明清故宫(北京)的突出普遍价值表现在都城营造、建筑布局、建筑景观和遗产要素等方面。故宫的保护管理经历了古物陈列所、清室善后委员会和故宫博物院三个阶段。当前故宫博物院的办院方针和“四个故宫”建设,是从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维度,总结了故宫保护管理走过的路、正在走的路和未来的方向。敦煌和故宫两个案例,向大家展示了一位从业三十余年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保护管理者的感悟。“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和故宫人精神,值得所有人思考、学习。


图5:故宫文物建筑监测系统


  2、优秀国际案例

  保护和展示是文化遗产管理的两个重要方面。本课列举了6个优秀的保护与展示国际案例。日本古京都遗址保护侧重于城市景观的保护,希腊雅典卫城则是研究性 保护,而西班牙梅里达的成功则在于设立专门的保护协调机构。南非原始人类化石遗址的展示体系、基础设施和推广方式都有很多可取之处。秘鲁卡罗尔圣城和山谷围绕保护、管理和展示进行对内宣教,充分调动当地民众积极性,提升民众素质和自豪感。加拿大安东尼岛的展示则有一种特殊的方式,即让观众感受静默与孤独。这些案例因地制宜,创造了很多文化遗产保护和展示的经验,对我们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3、良渚古城遗址展示与环境整治

  良渚古城遗址的申遗之路,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最新成果和典型案例。从2012年启动,到2019年申遗成功,7年的遗产保护、展示和环境整治,大大改变了良渚古城遗址的面貌。本课从良渚古城遗址的突出普遍价值出发,详论良渚古城遗址遗产保护、展示和环境整治的设计思路、总体规划和方案成果。

  4、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可持续发展保护管理模式

  西湖文化景观的保护管理在历史传承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独特的借鉴意义。本课以杭州西湖的文化景观的保护管理模式为重点,阐述西湖文化景观的遗产要素、西湖文化景观保护管理规划体系、相关遗产点保护规划和遗产监测预警系统。以对世界遗产中心三封来函的回复,解读西湖如何实质性地兑现申遗承诺。


(三)聚焦学术前沿,展示最新成果

  1、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

  研究性保护项目是要把科学研究放在首要位置,施工进度服从学术研究,从问题出发,经过调查和评估后,再制定保护方案。课程以十二个问题为线索,揭示了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的思路与对策,以对比的方式和案例的深入剖析,解读故宫博物院在古建筑修缮领域新的实施机制和传承方式。

  2、国家文化公园视野下的遗产保护管理规划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十三五”时期确定的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对于构建中华文化重要标识、展示中华优秀文化、推动区域发展等具有重大意义。未来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规划,要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相结合。课程讲授了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基本原则、建成标志、建设目标和阶段、主体功能区以及规划体系,重点讲解了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对遗产规划的启发和要求。


图6: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保护措施技术路线


  3、世界遗产保护中的“利益相关者”

  本课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应用到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中,讲授了世界遗产保护中利益相关者的概念、特征,利益和规则的关系,以及我们怎么理解和关照利益相关者。情感是文物古迹社会价值的一部分,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不能忽视利益相关者的情感。案例表明,在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中,利益相关者可能永远无法达成共识。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尊重规则的基础上对利益相关者给予充分的理解和特殊的关照。在世界遗产保护的行动中,除了坚持原则、尊重专业、理解利益外,还要换位思考、客观认识冲突与摩擦,以沟通和引导的方式,谋求最大公约数,实现共赢。

  4、基于价值特征要素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

  价值特征要素是指那些传递和显示突出普遍价值的遗产组成元素、过程或特性。国际上的优秀案例都注重对价值特征要素的认定。价值特征要素已纳入世界遗产管理体系,并成为定期报告中的核心目标,还成为监测系统中的关键依据。

  5、系列遗产整体价值认知方法

  系列遗产是世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系列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有且只有一个。从价值生成方式来看,系列遗产可分为“先天事实类”和“后赋概念类”两种。课程结合案例,讲解了这两类系列遗产申报中不同的技术路线和系列遗产的保护管理。

  6、近代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课程以中国近代建筑的风格和发展历史,以及对近代建筑的价值判断为主要内容。然后结合“北京劝业场旧址”“鼓浪屿日本领事馆旧址”“青岛基督教堂”“鼓浪屿廖家别墅”四个案例,讲述了近代建筑保护和利用的理念和原则。


四)突出监测预警,强调风险防范

  1、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课程讲解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的背景和意义,指出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本质上属于预防性保护和风险管理,然后讲解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的发展历程和总平台的建设,以及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最后以12个遗产监测案例讲解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2、故宫的世界遗产监测

  监测是世界遗产体制的核心,最终目标是检查突出普遍价值是否得到了有效的保护。监测不仅要衡量管理体制的效能、文化遗产的状况,还要评估遗产的社会价值。故宫的世界遗产监测要搞清楚故宫的遗产本体包含哪些物质实体,导致遗产本体损伤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最有效的遗产监测方式,以及监测的目标和监测规划。


图7:遗产监测内容框架


(五)丰富培训形式,搭建交流平台

  为丰富课程组织形式,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培训班还实地在遗产地现场开展教学。学员观摩了遗产保护修复实例——漱芳斋、倦勤斋,以及保护修复场所——故宫文物医院,就故宫博物院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和可移动文物保护与专家进行交流,就相关问题随时思考与提问。在故宫文化资产数字化应用研究所领略了数字故宫的成果和魅力。培训班搭建专家与学员以及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平台,在交流座谈环节中,学员们畅谈了此次培训班的收获、感想和对培训班的建议。学员表示,此次培训班汇聚了国内高水平的专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贯通,授课教师的讲课方式各不相同,但各有专业和特色,都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他们对于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的认识和思考,并分享了相关实例的经验总结。学员提出,通过参加此次培训班,对于世界遗产保护管理产生了系统的认知,建立了科学的保护理念,产生了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进他们将所学应用到工作当中。


文/王东  图/余宁川

问题反馈
图书馆

图书馆

视听馆

视听馆

故宫旗舰店

故宫旗舰店

全景故宫

全景故宫

v故宫

v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