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文物保管与保护培训班

2019-12-23

为提高藏传佛教文物保管与保护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加强文博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故宫博物院故宫学院于11月24日至12月13日举办第四期藏传佛教文物保管与保护培训班。培训班学员共19名,来自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内蒙古等地的文博单位和藏传佛教寺庙,都是藏传佛教文物管理的一线工作人员,在文物保管与保护方面有着一定的工作经验。

该培训班由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资助。邀请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和布拉宫管理处的13名专家授课。课程紧密围绕藏传佛教文物保管与保护的主题,历时20天,共144学时,全面涉及了藏传佛教文物的操作、管理、保护、修复、鉴定和研究。课程组织形式分为专题授课、现场教学和学员交流三种。培训班充分利用故宫博物院丰富的藏传佛教文物资源和专家团队,逐步使学员们系统地掌握了藏传佛教文物保管与保护的理论和方法,显著提高了学员在藏传佛教文物操作和研究方面的水平。

一、开班仪式

11月25日,故宫学院藏传佛教文物保管与保护培训班开班仪式在故宫博物院建福宫敬胜斋举行。开班仪式由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赵国英主持,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授课专家代表、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宋纪蓉出席,19名学员和教学管理组成员参加了开班仪式。

首先,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讲话。王院长向大家介绍了故宫博物院的藏传佛教文物资源和近年来在藏传佛教文物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接下来向各位学员的到来表示欢迎,最后向授课专家和教学管理人员表示感谢并预祝此次培训班取得圆满成功。之后,授课专家代表、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宋纪蓉讲话。宋纪蓉曾担任故宫学院院长,她向大家介绍了故宫学院四个面向的培训业绩,希望大家珍视学习机会,积极向专家请教,把在故宫学习的成果运用到工作中去。


故宫学院藏传佛教文物保管与保护培训班开班合影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赵国英女士主持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先生讲话


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宋纪蓉女士讲话


开班仪式现场

二、专题授课和现场教学

培训班邀请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授课。单院长以“传承与守望——故宫工匠精神的当代实践”为题,为大家系统梳理了我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历程和故宫博物院近年在开放管理、藏品保护、展览策划、宣传教育、文创产品开发和学术研究等方面的成就和经验,使学员对文化遗产的理念和故宫博物院近年的发展有了框架性和总体性的认识。单院长提到,要把工作当学问作,把问题当课题解。这是对故宫工匠精神的传承,是从事文化遗产管理与保护工作的法宝。单院长的课程,深深感染了每一位学员。课程结束后,大家纷纷与单院长合影留念。


授课专家:单霁翔先生


学员合影


授课专家:宋纪蓉女士


现场教学:故宫文物医院


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研究馆员宋纪蓉讲授“故宫文物医院”。宋纪蓉从文物医院的概念讲起,论述了两个关键问题,即什么是文物医院的基础和怎样构建文物医院。接下来,宋纪蓉重点讲授了故宫文物的预防科学和文物修复档案。通过学习,学员对故宫的传统文物修复技术和现代化文物保护手段有了全面、深入的认识。上午理论课程结束后,下午学员们在文保科技部主任史宁昌的带领下,实地参观故宫文物医院,史主任详细介绍了文保科技部的历史,讲解了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带领大家参观了不同质地、不同工艺文物的修护室,还介绍了正在保护和修复的文物和已经完成的经典案例。理论授课与现场教学的结合,让学员对文物保护科学有了更好的把握和理解。

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梁金生讲授“关于《故宫博物院藏品管理规定》”。梁金生从库房管理的各个环节,逐条、逐句地讲解《故宫博物院藏品管理规定》,重点讲授了藏品登记规范。此次培训班的学员,很多都是库房保管员,该课程对他们的工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梁老师在总结时说道:《故宫博物院藏品管理规定》不仅仅是个文本,它是故宫博物院几十年来藏品管理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是不断思考、不断总结的产物,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价值。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刘恩迪讲授“书画类文物保护”。刘老师讲授了文物损坏的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而导致书画类文物损坏的日常环境因素是温度、湿度、害虫、霉菌、光照、有害气体和灰尘等。其中,温湿度在影响文物质量的诸多外界因素中占有首要的地位。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一般认为书画类文物库房的温湿度调控在16-20℃、50%-65%相对湿度。控制与调节库房温湿度的方法主要有密闭、通风、去湿机减湿、利用吸湿材料调节湿度和空调系统。刘老师提到,害虫的预防也很重要,要对文物和保存文物的设备进行消毒。消毒杀虫的办法有很多,具体采用哪种,需要因地制宜。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家鹏讲授“藏传佛教殿堂的保护与研究”。王老师首先梳理了佛教和藏传佛教的发展脉络,逐一介绍了藏传佛教发展过程中各时期代表性的寺院,之后利用考古学的方法,对藏传佛教寺院进行了区系划分。用实例讲述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藏传佛教寺院在平面布局、建筑结构、建筑材料、构件形制和内部装潢方面的演变和差异。之后,王老师深入剖析了紫禁城的藏传佛教殿堂和承德外八庙两类个案,为学员讲授了藏传佛教殿堂保护和研究的方法。此外,在王老师的带领下,学员观摩了梵华楼,对清宫六品佛楼有了直观的认知。

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杨小林讲授“金属类文物保护修复”。杨老师梳理了金银器的发展历程,详细讲授了花丝、烧蓝、镶嵌、点翠等细金工艺,然后以汉海昏侯墓出土的金银器和贵州土司墓出土的金银器的保护修复为例,讲解了金属类文物保护修复的理念、步骤和工艺难点。

布达拉宫管理处副处长、研究馆员索南航旦讲授“布达拉宫的藏传佛教造像”。索南航旦首先介绍了松赞干布始建布达拉宫的历史和历代达赖喇嘛对布达拉宫的不断营建和修缮。然后,索南航旦讲解了藏传佛教造像的艺术特点,即象征主义、装饰性和程式化,还讲解了藏传佛教造像内容丰富、等级分明等特征。按照释迦牟尼佛、祖师、诸佛本尊、菩萨、罗汉、护法、天王的顺序,对造像进行了讲解。其中,穿插讲解了金铜造像工艺和佛像的鉴定要点。索南航旦还为大家梳理了唐卡的概念、唐卡在藏传佛教艺术中的地位,精选了多幅唐卡和大家一起赏析。在索南航旦老师的带领下,培训班组织学员参观了首都博物馆“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索南航旦老师为大家讲解了展览中所有的藏传佛教造像。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罗文华讲授“藏传佛教造像”和“藏传佛教唐卡”。罗老师将“藏传佛教造像”分为“西藏篇”和“其他地区篇”两部分。在“西藏篇”,罗老师选用百余尊西藏铜造像,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11至18世纪西藏造像从模仿尼泊尔风格到形成自身独立风格的演变过程,重点讲解了拉萨雪堆白和扎什伦布寺造像的基本特点和鉴定标准。在“其他地区篇”,罗老师选用了百余尊西夏造像、明清宫廷造像和喀尔喀蒙古一世哲布尊丹巴时期的代表性作品,讲授了藏传佛教艺术东传过程中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形成的造像风格。此外,罗老师还对吐蕃时期和11至18世纪的唐卡进行了通史性的讲解,重点讲授各时期唐卡的艺术风格,还将明清宫廷唐卡和西藏唐卡进行了对比,反映了汉藏艺术的交流。罗老师带领大家观摩了“须弥福寿——当扎什伦布寺遇上紫禁城”特展。展览分为“从须弥福寿至紫禁城”“来自扎什伦布寺的艺术”“六世班禅的遗珍”和“和善吉祥”四个主题,展示了故宫博物院和扎什伦布寺的造像、唐卡等文物,很多都是历代班禅大师与中央政府贡赐往来的精品。罗老师对其中的重点展品进行了讲解。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翁连溪讲授“清宫遗存藏书”和“各地存雕版调查及故宫藏雕版”。在“清宫遗存藏书”课上,翁老师对清宫藏书的来源、清代内务府的出版和出版物的传播进行了系统介绍。结合培训主题,翁老师精心制作了课件,对存世的满文、蒙文、藏文和汉文大藏经,进行了全面的讲解。在“各地存雕版调查及故宫藏雕版”课上,翁老师对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对各地的藏版进行了介绍,并重点介绍了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雕版。此外,翁老师还介绍了藏传佛教版画。理论授课结束后,翁老师带领学员观摩了“乾隆三十五年泥金写本藏文《甘珠尔》经”和《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等古籍。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允丽讲授“纺织品文物的修复与保护”。王老师从科技保护方面讲授了纺织品文物的检测技术和修复技术,并介绍了清代裘皮朝袍、石青色云蟒纹妆花缎夹龙褂和“羽毛纱”的修复实例,还对自主研发的文物除尘材料进行了介绍和推广。


授课专家:梁金生先生


授课专家:刘恩迪先生


授课专家:王家鹏先生


现场教学:梵华楼


授课专家:杨小林女士


授课专家:索南航旦先生


授课专家:罗文华先生


现场教学: 首都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房宏俊讲授“清代服饰”。房老师以大量的图片展示了故宫收藏的清代服饰,还对西藏的服饰进行了介绍。在房老师的指导下,学员观摩了故宫博物院藏的各类衣料,包括绫、罗、绸、缎、纱、锦和氆氇。此外,房老师还分享了他个人学术研究的经历,为学员提供了进一步学习织绣和服饰的资料。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张丽讲授“掐丝珐琅工艺及其在宫廷中的发展”。张老师首先明确了珐琅工艺的概念和传入中国的过程,其次讲授了珐琅工艺在中国的发展,结合故宫博物院馆藏的珐琅器重点讲授了元、明、清三代官造珐琅器在器型、纹饰方面的演变,最后对景泰蓝这一民间的错误说法进行了更正。现场教学环节,张老师带领学员观摩了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珐琅器,强化了所学理论。

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文明讲授“金界庄严——故宫博物院藏传佛教文物综述”。文老师讲授了故宫博物院的佛教殿堂、造像、唐卡和法器供器。其中,佛堂有46处,按建筑形制和陈设布局可分为佛堂、经堂和佛龛三种。造像用料广泛,材质丰富。清宫造像的特点是鉴定清晰,鉴定工作是由章嘉、土观、阿旺班珠尔等驻京活佛完成的,鉴定意见或写在佛龛背面,或写在黄条和白绫签上,系挂在造像上。故宫博物院藏的唐卡,时代单一,或清宫自行制作,或为蒙藏地区的贡品,装裱方式也比较特殊。故宫保存了藏传佛教法器七千余件,大部分供奉于皇家宫苑散布的佛教殿堂之中,部分收存在淡远楼佛教仓库内,以备不时之需。此外,文老师还讲述了慈宁宫花园,包括建筑史、内部陈设、特点、供奉思想和功能。文老师还带领学员观摩了咸若馆、宝相楼和吉云楼。

三、学员交流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员之间沟通交流,培训班组织学员进行了学员交流。19名学员,大多数精心制作了演示文稿,介绍了所在单位藏传佛教文物的收藏情况和自身的工作。通过交流,学员彼此加深了各自专业方面的了解和认识,对于将来从事藏传佛教文物的保管和保护工作有很大帮助。

四、培训考核

为了全面有效地对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培训班要求每位学员提交了考核报告。考核报告均紧扣“藏传佛教文物保管与保护”的主题,总结了培训期间所学内容,部分学员还结合自身的研究领域撰写了论文。19名学员全部通过考核,顺利结业。


授课专家:翁连溪先生


授课专家:张丽女士


授课专家:王允丽女士


授课专家:房宏俊先生


授课专家:文明先生


现场教学:织绣类文物观摩


现场教学:珐琅器观摩


现场教学:慈宁宫花园



五、结业仪式

培训班结业仪式于12月12日在故宫博物院建福宫敬胜斋举行。结业仪式由故宫博物院科研处业务培训科副科长王治主持,故宫博物院科研处处长宋玲平和授课专家代表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罗文华出席,19名学员和教学管理组成员参加了结业仪式。

结业仪式上,故宫博物院科研处业务培训科王东从培训内容、授课教师、培训学员和教学管理等方面作了培训班总结报告。敦煌研究院副研究馆员沙梅真作为学员代表发言,认真总结了培训期间的学习体会和收获。授课专家代表罗文华对培训班的授课情况进行了归纳和回顾,并对学员今后从事藏传佛教文物的保管与保护工作提出了要求和希望。最后,故宫博物院科研处处长宋玲平讲话。宋玲平处长首先祝贺学员圆满完成学业、顺利结业,其次感谢各位授课专家毫无保留地为学员传道授业,感谢学员能够完成从干部身份向学员身份的转变、积极配合教学管理,感谢教学管理组的辛苦付出。再次,宋玲平处长对学员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积极将培训所学与同事分享,扩大受益范围的同时所学知识也会得到升华。第二,在工作中勤于思考,将在故宫所学与本单位的实际结合起来,学以致用。此外,宋玲平处长向大家介绍了故宫学院成立五年来取得的成绩,并希望大家能够密切关注故宫学院的培训项目。最后,领导与专家为19名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学员向领导和专家赠送了哈达,表达了对故宫博物院的感谢。

(文/王东 图/余宁川 黄斐 王东)

问题反馈
图书馆

图书馆

视听馆

视听馆

故宫旗舰店

故宫旗舰店

全景故宫

全景故宫

v故宫

v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