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笔题天:“照见天地心”书房展的形与神

作者:王子林

照见天地心:“把笔题天”主视觉(黄海设计)


展览时间:2022.9.1—2022.10.23
延期:2022.10.23—2022.11.6
延期:2022.11.6—11.30
地点:午门


书房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是入世的,也是出世的,是游方之外的,也是游方之内的。书房给了我们一个无限的可能,可寄居心灵,反观自身,可仰望星空,关怀天下,可游于物外,与天地一气。

书房既是古代的,也是当代的,虽然时间拉开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但两个端点却可以连为一线,并可无限延伸。

书房不仅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当精神占据书房时,空间就变得无限大了。三座书房昭仁殿五经萃室、漱芳斋正谊明道和养性殿香雪,构成三个单元,形成三个空间,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此碰撞、在此激荡。

展览按午门空间结构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西雁翅楼)委怀琴书,第二单元(午门正殿)正谊明道,第三单元(东雁翅楼)结契霜雪。


一、壁星的光照亮了书房的天地仁心


历史上的第一间书房和第一座图书馆,早已难觅踪迹。大地上曾经的书房和图书馆也随时间的消失而消失。当古人仰望星空的时候,他们把天上的两颗星当成了图书馆,命名曰壁星,这是把对图书文献保存及文明传承的事业投射到了天上,使之变成永恒,从此壁星成为文明的象征。只要天上的壁星在,大地上就会出现书房和图书馆,这是星空给古人的启示。


壁星

文明是靠书籍而得以保存与传承的,所以壁星的存在,决定了古代文化与天道即天理的因缘关系,其根源在于我们的文明属农耕文明,农耕文明靠天吃饭,我们的文明也是靠天而产生的,进而枝繁叶茂。

由天上的壁星,我们想到了大地上的鲁壁,《〈尚书〉序》记:“至鲁共王好治宫室,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居,于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虞、夏、商、周之书及《传》《论语》《孝经》,皆科斗文字。”

因鲁壁,消失的儒家经典又得以大放光芒,《中庸》称儒家“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如日月之代明,将三代的文脉接续了起来。

儒家以尧舜之道为宗,《孟子》曰:“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所以仁是儒家的精神核心,《易》曰“天地有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仁是天地之心,朱熹曰“仁是天地之生气”“天地以生物为心,天包着地,别无所作为,只是生物而已。亘古亘今,生生不穷,人物则得此生物之心以为心”。
仁也者,人也,仁即为人心。
五经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阐数大圣人之精微,示天理正人心”,说明五经是阐释天理人心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五经的展示来照见天地心。


乾隆书“五经萃室”匾


五经萃室原状


乾隆四十八年仿刻印的岳氏相台五经


展厅中的壁星及鲁壁设计(图片来自微故宫)

与壁星相对的五经萃室原状意象空间(图片来自微故宫)

于是我们想到了紫禁城里的五经萃室,星空与五经萃室自然就成为了第一单元的亮点。
乾隆九年,乾隆下令将内府所藏宋、元、明版本的书籍藏于昭仁殿,说明书是昭示天理仁心的,命名曰天禄琳琅。这时乾隆得到了他认为是宋代岳珂校刻的《易》《书》《诗》和《礼记》四经,独缺《春秋》,于是下令仔细检阅天禄琳琅书籍,终于找到了岳氏《春秋》,散而复合,于是将天禄琳琅后殿辟一小间,专藏此五经,命名曰“五经萃室”,以与其他五经相区别。
一条完整的文脉出现了,从壁星到鲁壁到五经萃室,千年而未断,这也激发了我们的设计灵感,以壁星的光来照亮紫禁城里的五经萃室,使仁成为古代书房的根。


二、立天下之大道的文章与绘画

欲建构书房这个理想大厦,就必须要回答为什么要读书?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这正是第二单元“正谊明道”所要展示的内容。
梁惠王接见千里而来的孟子,问他能给我的国家带来什么利益呢?孟子说:“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世上不过分为两类人,一类是“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的舜之徒,一类是“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的跖之徒。孟子明确说“堂高数仞,榱题数尺,我得志,弗为也。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般乐饮酒,驱骋田猎,后车千乘,我得志,弗为也”。当你拥有一颗仁心时,才会有“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的品行与追求。

终于汉代董仲舒提出“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让义正于天下,是最大的利;让道明于天下,是最大的功,只有仁者才会有这样的抱负。所以“正谊明道”成为书房展的精神标识,自然成为书房展的核心。


乾隆书“正谊明道”匾



1、入世与出世的坚守


第二单元展示的第一件文物是南宋何筌“草堂客话图页”,图中将草庐与亭组合在一起,使人想起“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诸葛亮《出师表》曰:“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躯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从出世而入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入世的精神象征。



南宋何筌“草堂客话图页”


明代文徵明“猗兰室图”

当没有实现人生的远大抱负时,则要修身现于世,所以展示的第二件文物是文徵明的“猗兰室图”。文徵明一生坎坷,屡踬场屋,考场失利,人生几乎坍塌,57岁仍闲赋在家,但他始终矢志不渝,依然保持着高洁的情操。文徵明为友人所绘“猗兰室图”,通过“猗兰操”曲和兰花,来表达“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穷困而变节”的高尚品德。


2、家国情怀的感人篇章


《大学》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亦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个人与家与国与天下是连在一起的,所以古代读书人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崇尚品德,坚守正义,以天下为己任;竭其忠诚,致其才力,施恩惠于百姓。展示的文物有文天祥“宏斋帖卷”、徐渭“行书昼锦堂记轴”、明代陈淳“行书岳阳楼记卷”、弘历书“大宝箴”挂屏、弘历书“王禹偁待漏院记题”等,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大明无偏照,至公无私亲。故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其或兆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思所来之;兵革未息,何以弭之;田畴多芜,何以辟之;贤人在野,我将进之;佞臣立朝,我将斥之”“然则高牙大纛,不足为公荣;桓圭衮冕,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大概只以血忱至公”的家国情怀。

设于正殿中心的虢叔旅钟不仅是一件重器,更是国家情怀的体现,“旅敢肇帅型皇考威仪,淄御于天子。迺天子多赐旅休”。虢叔旅的父亲为西周立下了汗马功劳,虢叔旅特为父亲铸钟,以感念周王的恩赐,并追述祖先功烈,祈愿父辈福荫子孙。


乾隆书“大宝箴”挂屏


虢叔旅钟(图片来自微故宫)

3、抒写我与山川神遇而迹化的天地情怀


书房虽小,但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古人以天下为己任,具有天下观思想,用什么来表达由此而形成的天地情怀呢?我们想到了三幅画,北宋郭熙的“窠石平远图”,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卷”和清代石涛的“搜尽奇峰图卷”,三幅画组成一个平视、仰望、俯瞰的空间,天南地北在此汇聚,地气上齐,天气下降,阴阳相摩,天地相荡,使人虚室生白,相忘于江湖。北宋郭熙既是一位宫廷画师,也是一位绘画理论者。《林泉高致》提出山川有四可、六常和三远,四可即可行、可望、可游、可居,三远即“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至远山谓之平远”。


北宋郭熙“窠石平远图”

窠石平远图是将他的绘画理论视觉化、感性化、模式化,由此确定了其在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地位,并为我们营造了一种平远的空间模式,形成了一种视界,有了视界便有了感情的投入。群山横列如屏障,天空清旷无纤尘。裸露的岩石缝中生长的杂树,虽没有苍松的挺拔,但仍剌破天空;虽叶已落尽,但仍老枝遒劲;虽已深秋,但天地开阔,物我两忘,精神与天地同在。


北宋米友仁“潇湘奇观图卷”


北宋米友仁“潇湘奇观图卷”,满纸云烟,是因为南方气候湿润、多雾,故不注重对细节的描写,以烟云为神彩、为妩媚。友仁称“此卷乃庵上所见,大抵山水奇观,变化万层,多在晨晴晦雨间”,此画写山水真趣,非以悦人耳目。
原济“搜尽奇峰图卷”,崇峦叠嶂,气势宏伟,注重对山川细节的刻划,是因为北方气候干燥,多风无雾,天高气清,山川之轮廓一览无遗,胸襟为之豁然开朗。


清代原济“搜尽奇峰图卷”

郭熙称东南之山多奇秀,“其山多奇峰峭壁而斗出霄汉之外,瀑布千丈飞落于云霞之表”;西北之山多浑厚,“其山多堆阜磅礴而连延不断于千里之外,介邱有顶而迤逦拔萃于四逵之野。”
三幅画展示了一个无限的地理空间,南北山川之妩媚与弘阔,景物之独特,使人驻足流连,所以石涛说我是山川的代言者,“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搜尽奇峰打草稿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所以终归之于大涤也。”
画师把对天地的观察流于笔端,跃然于纸上,让我们在这三幅画前体会到天地之无穷,山川即我,我即山川,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飞扬,尘心为之涤荡。人心与天心合为一体,化为一气,“赞助天地,发育万物”的天地情怀油然而生。


三、结契霜雪以友辅仁


次视觉笔点海水如果将竹改为梅花就完美了


“奚待结契霜雪里”是䢀隆《题三友轩》书房诗中的一句,霜雪洁白指梅花。三友出自《论语》“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也”,人生要与三种人即正直、诚信、博学的人做朋友。苏轼《游武昌寒溪西山寺》曰:“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从此松、竹、梅成了三友的象征。松喻直,梅喻谅,竹喻多闻。《说文解字》称“谅,信也”,谅为诚信义,故梅花象征诚信,有梅报春信之说。



明代陈继儒“梅花图轴”

梅花开放时,预示春天即将来临。每年梅花都会准时守信开花,这是天的诚信的体现,说明诚信是天的品德。《中庸》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具有谅的人则具有天德,所以要与这样的人结为契友,叫结契霜雪。《论语》的“与朋友交而不信呼”,交友贵在诚信。南朝陆凯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范晔,于是折梅寄友,“聊增一枝春”,梅花成为朋友的象征。


乾隆香雪原状(维修前)


虚拟香雪场景

第三单元以科技手段展示了乾隆香雪书房的意象,与第一单元五经萃室遥相呼应,乾隆三十九年,于养性殿西耳房累宣石以为香雪书房山,仁者乐山,故与五经萃室“示天理正人心”东西相映。
梅花是这一单元的隐喻,梅花开了,春天来了,三月三的曲水流觞出现了。
结契霜雪,就有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就会彼此相约,常于书房、花园、山林之间畅述幽情,俯仰宇宙,通过交流抒发对生命的理解。这种志同道合的聚会,称作“雅集”。由香雪由至雅集,显得自然流畅契合,展示一气呵成。
为何读书人喜欢雅集?
《论语》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仍是因为有了仁,所以由香雪而雅集,二者都照见了天地心。


四、有一条古今唱和的隐藏暗线


结合是一种思考的践行,也是一种放眼未来的探索。将古代藏品与当代艺术作品,放在一起展出,彼此相融,而不是排斥,因此展览还有一条古今唱和的暗线。
当我们完成了在书房中仰望星空窥见壁星的光照亮了五经萃室与山林间唱和雅集的时空转换时,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天书”和“地书”,也恰如其分地植入展厅的开始与结尾,完成了当代艺术对古代书房的观照与追问,首尾天地相呼应。

元代玉山雅集留下的造云石,叙说着那段令人神往的赏石活动,它的对面是当代艺术作品“造云玉山”,二者默默相对,似在交流对话。艺术家以兼具传统功力和现代意趣的笔墨为造云石写像,既流露出对先贤风流的敬慕,也表现出了今人的现代风雅。


造云石与当代艺术作品“造云玉山”

造云石

当代艺术作品“脱胎大漆游方之外”与“冯翼惟象”亦首尾呼应,将书房对自然与生命的思考从当代的角度加以诠释。既是对古代书房思维的发散,又是对生命与认知的形象化参悟。


当代艺术作品“游方之外”


“游方之外”出自《庄子•太宗师》,指那些与造物为友,而遨游于天地之间的人。生命,在孔子看来是假于异物,托于同体,即藉着不同的原质,聚合而成不同形体。所以要遗忘内面的肝胆,遗忘外面的耳目,让生命随着自然而循环变化,不究诘它们的分际,安闲无系地神游于尘世之外,逍遥自在于自然的境界。大漆脱胎游方之外,虽呈现的是烧毁的残木,但它的前生是树,生死无先后,不过是以另一种方式回归于天地之间而已。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


当代艺术作品“冯翼惟象”


“冯翼惟象”出自屈原《天问》,混沌空濛,本无实物存在只可想象的形,屈原问如何去识别认清它呢?当代艺术作品“冯翼惟象”试图以绘画的形式来回答这个千年之问,以郦道元《水经注》“溪广数丈,中道有两高山夹溪,造云壁立”为立意,将山水虚化,使人产生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的错觉,进入禅悟的境界,这就是原始形态带来的力量。

白居易说,他的书房中有素屏四座,琴一把,屏风是书房中不可缺少的陈设物,以构成书房的隐秘空间。当代艺术作品“世界的书房”,将西方科学精神的书房、阿拉伯经典书房、日本朝鲜的书房和中国的琴棋书画书房等,以重屏的形式叠落在一起,与乾隆“书房鉴古图”相对应,以发出“夫人生于千载之下,而考古论世于千载之上”的思考,其触于目而会于心的是什么呢?亦如乾隆所说是“嘉言善行”吗?唯有历史上、不同地域的嘉言善行,才能激发我们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重屏会棋图


乾隆鉴古图


当代艺术作品“世界的书房”



五、简洁雅致又富有现代气息的展厅设计


书房的展示设计分两个部分,一是宣传海报即主视觉的设计,二是展厅设计,二者互为表里,但都与内容密切关联。内容刺激设计,设计使内容彰显。书房离不开纸和笔,有了纸和笔,来自我们心灵的思想冲动也就产生了。


1、昆仑为笔点海水次视觉设计


笔是书房的神韵所在,将正殿“正谊明道”次视觉设计成为一枝如椽的毛笔直指紫禁城的中轴线,以示笔可以“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有宋代杨万里所言“昆仑为笔点海水,青天借作一张纸”之气势。



第二展厅正谊明道“昆仑为笔点海水”视觉(黄海设计)


昆仑为笔视觉(黄海设计)


2、青天借作一张纸的展厅设计


设计师以宣纸半透明纹理装饰展墙与展柜,以及一张从天而降的纸形成的展示台或隔断,将展厅打造成了书房的纸意象,纸成为书房展示的依托。



青天借作一张纸“山光满几”(林兵设计)


洁白而有纹理的纸构成的展厅,简洁明快,轻盈飞动,现代气息扑面而来,这为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植入其中创造了条件和土壤。
展厅的韵味在于营造的展厅时空,昏暗的光线和独立展柜的点点光亮,把我们带回到了油灯时代,仿佛看到了遥远处的那盏跳动着火苗的小橘灯,在召唤我们远去的灵魂。
手书的前言和单元说明,迸发出文字的张力和温情,它们好像在默默叙说着文字的力量,仿佛回到书写时代。
在展厅中,我们沉浸于古代书房的书香与琴声中,归去来兮,唤醒隐藏于心中的许久的书房情结时,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又把我们拉回到当代,去者犹可谏,来者也可追,传统与当代是可以结合在一起的,形成震撼心灵的古今对话。
对于未来,迈出的第一步就在我们的足下。

展厅温暖的光线(图片来自微故宫)



手书前言(杨频书写)



单元手书说明(杨频书写,图片来自微故宫)

问题反馈
图书馆

图书馆

视听馆

视听馆

故宫旗舰店

故宫旗舰店

全景故宫

全景故宫

v故宫

v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