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全面排比淳化阁帖记述

作者:施安昌

《淳化阁帖》是摹刻于北宋淳化三年(992)的一部十卷丛帖。由宋太宗赵炅(Jiong)下诏王著甄选汉至唐帝王、名臣、名人和王羲之、王献之法书,计一百零三人,四百余帖,刻于河南开封内府。今年是北宋淳化阁帖刊刻1030年。然遭疫情,病毒环伺,居家清静,回顾经历过的事情,梳理积累的想法,分两个方面写成此文。

  一、四十年前故宫淳化阁帖的全面排比

博物馆征集碑帖入藏时,必须经过专家鉴订。但是,当有成批碑帖由上级拨交,或者为收藏家所捐赠时,就未必对每一件都做过仔细的鉴定。况且时过境迁,看法也会变化。马子云先生(图1)早有对碑帖藏品做系统的排比鉴定的想法,但这件事只有到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才有机会作为碑帖组工作做起来。先做的是碑刻类,然后再做法帖类,首先就是对淳化阁帖的全面排比。


图1  上世纪五十年代,马子云先生在为青铜器拓立体器形


当时,古书画部库房还在延禧宫,碑帖组库房(又称铭拓库)位于东库楼下。(图2、图3)故宫收藏阁帖60余种,其中清朝内府留下来的42种,十卷全者50种。组长是艾志高先生,这项研究由马先生主持,每天上午进库校帖和讨论。排比不同版本的顺序,采用哪部阁帖作为校勘对象等事由马先生定夺。大案子上同时摊开几种同一版本和不同版本的阁帖各一册,从首叶开始,逐帖、逐行、逐字一一看过去,对其书法面目,字形结构,笔画姿态;对其帖序、帖文,分行和标题;对其卷号、版号、银锭纹、断裂纹和损泐处;对其所刻题跋,年款、印章和纸、墨、拓工、装潢、印章题跋等注意点,都仔细比较其异同。从异同分析各本的特征,从特征再分析属于哪种版本或版本系统。相互诘问,彼此启发,商榷是非。每有发现,则请先生再验,判断是非短长。校帖过程表明,几个人的观察往往比一个人要仔细和周全,团队作用在此尤显重要。


图2  延禧宫,道光25(1845)年遭火焚毁。宣统元年(1909)在院中修建西洋式建筑水晶宫,随清帝退位而停建,留下遗址至今


图3  延禧宫东侧下层为碑帖库,上层为法书库(西侧为绘画库)。延禧宫于1931年改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二层文物库房,采用传统宮殿式


校对有四个目标,其一,鉴别是否属于同一版本(即出于同石所拓);其二,如属于同一版本,则鉴别拓本的早晚。其三,如两种拓本虽非同石拓出,但它们之间有刻意摹仿的关系,特征大体相同,那么它们即属于同一种版本系统。譬如宋刻的潘允谅本和明刻的顾刻本、潘刻本即属同样的版本系统。其四,如果某种阁帖和已知各版本都有很大差别,那么可能是未知的版本。

上面列出排比中的各个注意点,各有其重要性(在著文时只能列举几个点为例)。对于卷末有重摹刻款的阁帖,版本较容易鉴别。对于陌生的,卷末无重摹刻款的阁帖,要确认为某版本应根据许多点,才不至于片面。但是,根据几个点却可以否定属于某种版本。有下述情况:1、帖石损缺。2、失拓。3、装裱过程中的剪裁、粘接。便会引起某些点情况的改变,如帖文缺失、文序错乱,印章,题跋、年款的移位,卷号版号的遗失等等。这些不应影响版本的归属。
  每天下午则研读前人论述,核对拓本,做好校帖记录。我们所写记录有:1、懋勤殿本宋拓阁帖与明拓阁帖比较;2、宋拓大观帖与宋拓阁帖比较;3、顾刻本与潘刻本比较;4、顾刻早本晚本比较;5、潘刻早本晚本比较;6、袁刻本与潘刻本比较;7、肃府本与费甲铸重刻本比较;8、肃府本早本晚本比较;9、薛所蕴刻本与顾刻本比较;10、泉州本不同版本比较;11、王著模本不同版本比较。
  排比的结果,院藏阁帖主要有下面七种版本系统:

1、懋勤殿本、宋刻。2、泉州本,版本特征复杂,明清刻。3、顾刻、潘刻和袁刻同源,明刻。4、肃府本明刻,有御制墨本初拓。费甲铸刻本,清刻。肃府、费刻同源。5、王著模本,明刻。6、薛所蕴刻本,清刻,又称小银锭纹本,石在新乡。7、乾隆年,钦定重刻淳化阁初拓数套,其规制与其它版本显然不同。马子云先生的《谈校故宫藏宋拓<淳化><绛帖><大观>三帖》(1)一文概述了校帖研究的成果。该文扼要讲述了八种版本的阁帖,并指出一些不可信的“宋拓本”。


二、对懋勤殿本的深入了解
  马先生在文章中这样说:“该帖刻石,非木,与‘摹勒上石’符合。宋纸、宋墨,宋拓无疑。有懋勤殿与乾隆御览印。自清初至解放之前,并无人谈及,因在大内,难以得见。故无名人题跋与印章。我们以这部宋拓与其他各明拓本,以及所谓‘宋拓’本同时校对,因此,才得出许多以前不知的真实情况。经过校对,认为懋勤殿本是可靠的,以此为准,校出明拓各本的许多错误。”
下面抄录《懋勤殿本宋拓阁帖与明拓阁帖比较》部分内容,具体说明。

  第一卷

东晋简文帝书庆赐帖,第五行“正当斟酌”的“当”字下部懋本作“田”,肃本等作“曰”,五石山房本(即顾刻本)同。(图4、图5、图6)



图4  懋勤殿本庆赐帖“當”字下部作“田”



图5  肃府本庆赐帖“當”字下部作“曰”



图6  顾刻本庆赐帖“當”字下部作“曰”


唐太宗使至辱书帖,第七行首“拣”字,懋本作“拣”,余本作“拣”字,右“柬”少下一横笔。

唐太宗书所疾者帖,“所”字前懋本多一“卿”字,余本均空一字。(图6、图7、图8)



图7  懋勤殿本所疾帖“所”字前有“卿”字



图8 肃府本所疾帖“所”字前无“卿”字



图9 顾刻本所疾帖“所”字前无“卿”字


唐太宗八柱承天帖第二行第三字,懋本作“四”字,余本作“曰”字。

从上面引文来看,记录的只是帖文和字形结构方面的差异,还有其它方面未得显示。

那时我们尚未了解到两个情况。明代潘祖纯题跋阁帖十卷在文革期间曾寄存上海博物馆,后来藏家后人转让上博。该本宋代阁帖,和故宫懋勤殿本同出一石。(2)此其一。另一套宋代刻拓阁帖,明时为潘允谅藏并钤印。其中第九卷于1963-64年被朵云轩购得入藏上海图书馆。其它九卷1980年为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购入。(3)此其二。因不知详情,我们排比未能参照这两部阁帖。


三、关于阁帖版本研究的想法
  下面略说故宫排比阁帖之后发生的几件事情,详情可见早先发表的各种专文。
  2001年至2003年,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成立林业强馆长为首的宋拓淳化阁帖综合研究小组,成员还有李润恒、许忠陵、莫家良,何碧琪,他们校勘约40部阁帖。2001年曾来故宫校帖和交流数日。后研究成果出版了《秘阁皇风》论文集。(4)他们认为存世阁帖可区分为六种版本系统:1、懋勤殿本系统;2、潘允谅本系统;3、上博司空公本系统;4、泉州本系统;5、肃府本系统;6、钦定重刻淳化阁帖系统。在此次交流中我们得知关于潘祖纯旧藏本和潘允谅旧藏本的具体情况。
  1997年启功先生撰文《真宋本淳化阁帖的价值》,时安思远先生所藏司空公本四卷阁帖在故宮博物院展出。2003年上海博物馆从安思远手中购回司空公本四卷,在汪庆正副馆长带领下进行汇校研究,参加者有孙慰祖、陶喻之、顾音海、仲威、许全胜。汪先生以为卷六属泉州本,卷四、七、八则阁帖祖本。(5)他曾来故宫校帖并讨论数日。同年上博举办展览,出版了该本书名《淳化阁帖最善本》和论文集《淳化阁帖与二王书法艺术》。
  我和尹一梅参加了阁帖排比而熟悉懋勤殿本。2002年我们带着校帖记录专程到上博细校潘祖纯本,验证了两者同石所拓而又有先后。2006年,共同研究确认浙江图书馆(孤山馆)所存淳化阁帖帖石是懋勤殿本和潘祖纯本的底本,帖石为宋代刻成。此后王祎又查出懋勤殿阁帖于雍正十二年(1734)入藏宫廷重新装裱。乾隆三年(1738)被认为宋拓,后著录于《钦定石渠宝笈续编》。(6)
  2019年,《故宫博物院藏淳化阁帖版本展》(7)用网上展览形式以飨社会,得到交口称赞。原本是要办阁帖拓本展并配合出版图书以体现多年研究的成果。碑帖科许国平和王祎、黄爱民、冯小夏尽力做了研究和筹备,后来因计划改变而推迟展期。
  我们看到由于受考古学理念的影响,由于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阁帖研究与时俱进,更具活力。多种阁帖善本相继被高清影印,便于赏鉴。2009年水赉佑先生编纂《淳化阁帖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是阁帖历史文献资料的集大成者。学者们对于几种宋时翻刻本,对于广为流行的明清时翻刻本的特点,认识逐渐趋同。江苏溧阳别桥虞氏宗祠保存的明末清初所刻的淳化阁帖重新受到重视并影印出版。(8)阁帖研究对于其它碑帖研究也有启发和借鉴的作用。
  不能以为只有北京、上海的大馆才有好的阁帖,其它地方则无。也不能以为后刻的帖一定比早刻的帖水平差,价值低。刻帖之水平取决于底本之优劣和摹刻技艺之高下。近些年古籍普查工作中,笔者有个突出的印象,即淳化阁帖古旧拓本在各地比比皆是,版本纷纭。这里仅以重庆图书馆为例,略谈一二。该馆藏阁帖有十五、六套,包括肃府刻的明拓本,顺治补石后拓本,有清初费甲铸刻本,各分早晚不同。有带“臣王著模”款本多套。此外还有以往不曾见过的两种:其一,与潘刻本有相似处,然摹刻精彩在一般潘刻本之上。卷一首开有“贾似道印”、“悦生”葫芦印,卷十尾有“齐周密印章”,(阳文,非阴文)“封”字印,卷五末有元至正廿五年年周厚以载跋。但帖文书法却有较多不同于潘刻的特点。其二,清蕲(qí)水本,亦摹勒精良,附有帖目与释文一册。帖末刻题跋云:“道光甲辰(1844)版自蕲水归涪陵石氏麟士记。”清代蕲水,今浠水县,在湖北东部,与黄石市隔江相望。刻帖重书法和摹勒,上述两种皆清雅可玩一新眼界,值得进一步研究。
  北宋初镌刻的淳化阁帖其作用和影响延续至今,它被一刻再刻,次数之多和持续时间之久,其它丛帖远远不及。淳化阁帖的版本流变和版本溯源成为长期以来的两个题目。发现未知的阁帖版本,发现已知版本中更早更精的拓本,发现淳化三年祖帖,发现遗存的阁帖帖石等等,这些都关乎淳化阁帖一千多年的历史及其现状。

注释:
1、马子云《谈校故宫藏宋拓<淳化>、<绛帖>、<大观>三帖》《故宫博物院院刊》,1985年第3期。马先生有《校帖随笔》一部遗稿,但只找到早年复写稿本,有很多字模糊难辨。至使该稿一直难以复原全貌付印出版,十分遗憾。尹一梅主编《懋勤殿本淳化阁帖》(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香港商务印书馆,2005年。
2、李润恒《淳化阁帖传世宋本辨》,载《秘阁皇风——淳化阁帖刊刻1010年纪念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03年,页79。
3、马成名《有关淳化阁帖点滴》,载《秘阁皇风——淳化阁帖刊刻1010年纪念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03年,页201。
4、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秘阁皇风——淳化阁帖刊刻1010年纪念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2003年。何碧琪《淳化阁帖史话》,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年,页71。
5、上海博物馆编《淳化阁帖最善本》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上海博物馆《淳化阁帖与二王书法——研究论文稿》,上海博物馆,2003年。参加研究者人名据《淳化阁帖与二王书法——研究论文稿》。仲威,沈传凤《古墨新研——淳化阁帖纵横谈》,上海书店,2003年。
6、施安昌《浙江图书馆藏宋刻淳化阁帖考》,《书法丛刊》2007年第3期。尹一梅《浙图藏淳化阁帖帖石与懋勤殿本阁帖》,《书法丛刊》,2007年第3期。王祎《懋勤殿本淳化阁帖入宫,鉴定和著录的相关问题》,《故宫博物院院刊》2018年第4期。
7、《故宫博物院淳化阁帖版本展览》,故宫博物院网站,2019年1月。
8、崔文敏编《淳化阁帖溧阳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公司,2020年。

问题反馈
图书馆

图书馆

视听馆

视听馆

故宫旗舰店

故宫旗舰店

全景故宫

全景故宫

v故宫

v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