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文皇后一生及其下嫁之谜
故宫研究院学术讲坛第八十三讲

时间:2021-06-10

  2021年6月8日上午,故宫博物院研究室刘潞研究馆员在建福宫花园敬胜斋做题为“孝庄文皇后一生及其下嫁之谜”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为故宫研究院学术讲坛第八十三讲,由故宫研究院主办,研究室承办。院内多部门同仁及院外历史爱好者聆听了此次讲座。


 讲座现场


  刘潞,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1976年起至今在故宫博物院工作,从事文物保管、陈列展览和清代宫廷史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注重使用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等跨学科方法和新的技术手段,注重将宫廷历史研究与宫廷文物及相应的政治、民族、文化、社会背景相结合。其主要研究领域为清代宫廷政治、礼制、婚姻、习俗、中西交流,以及清代宫廷绘画、清宫科技仪器等文物。主持并参与编纂多部大型图录,发表《清太祖太宗时满蒙婚姻考》《论崇庆皇太后<万寿图>的绘制》《乾清宫空间功能的转换与制度变迁》等论文近百篇。

 

主讲人刘潞


  首先,刘潞老师从孝庄文皇后的婚嫁与娘家谈起。孝庄文皇后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娘家本是科尔沁蒙古人,闺名布木布泰,孝庄为去世后的谥号。孝庄在十三岁时嫁给时为后金四大贝勒之一的皇太极,在其即位后成为妃子。二十三岁,被列入“五宫”,称庄妃。三十二岁,福临继位,成为清朝第一位皇太后。四十九岁,孙子玄烨继位,成为太皇太后。孝庄经历了长达62年的四朝历史,这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上绝无仅有。不仅如此,她还辅佐了顺治、康熙两代君王,特别是培育了康熙这样一位名垂青史的伟大皇帝。关于这样一位女性,留下诸多传奇事迹,如与姑姑同嫁一夫、下嫁多尔衮之谜、不与皇太极同葬昭陵等,历史上迷雾重重、众说纷纭。作为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要解开谜团,就要全面地认识,不能仅从宫闱矛盾片面地分析,需要把她放在明清鼎革、满汉冲突、制度废兴的大变革时代分辨。


 

孝庄文皇后像


  接着,刘老师又从姑侄同嫁一夫引出当时满蒙民族的婚姻状态。孝庄与姑姑孝端、姐姐宸妃同嫁皇太极,这种婚姻关系是为维护民族利益,满足共同的需求,在与周边诸部交战中,建立起相互依存和相互排斥的关系。皇太极娶科尔沁蒙古赛桑之女哲哲(孝端),此为爱新觉罗家族与科尔沁蒙古以缔结婚盟的形式,缔结军事同盟的开始。


  二十世纪以前北方许多游牧民族的一种婚姻制度或风俗,成为异辈婚。实行这种婚姻的民族婚姻状态还处在人类婚姻发展历史中的氏族婚姻。所谓氏族间婚姻制,是指两个不同姓氏部族间的通婚。氏族婚是除群婚、血缘婚之外的另一种婚姻,打破了辈分的界限,虽排除了血亲间的通婚,即父与女、母与子,却不排除兄弟姐妹间的通婚。


  《左传》载“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即表明那时对同姓婚姻的排斥。但15世纪甚至更早,满蒙民族婚姻形态还正处在这个阶段。皇太极所处的爱新觉罗家族,与孝庄所处的博尔济吉特寨桑家族间的通婚,男女双方来自不同氏族,没有任何禁忌。在汉民族眼中乱了辈分,有悖人伦大义之类的价值观念,在那个时期的满蒙民族中是根本不存在的。


  第三,五宫制的确立为孝庄后半生打下基础。崇德元年皇太极定国号为清,建立后妃制度,称五宫制度。顾名思义,被封为“宫”且有独立宫殿居住的只有五位。分别为“清宁中宫国君福晋、东宫关雎宫大福晋宸妃、西宫麟趾宫大福晋贵妃、次东宫衍庆宫侧福晋淑妃、次西宫永福宫侧福晋庄妃。”“五宫”分为三个等级:国君福晋、大福晋和侧福晋。庄妃仅属第三等侧福晋,且被排在地位最低的最后一位。这既是她在皇太极后宫中实际地位的表现,也是她与皇太极感情状态的反映。她初入宫的几年间为皇太极生育三女,此后自福临出生至皇太极去世的6年间,庄妃再无所出,其余妃子则接连生八子,可见其受冷落。尽管如此,却在皇太极首次确立后妃五宫制时被列入其中,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皇太极去世后,庄妃之子福临继帝位,传说是孝庄利用了与多尔衮的感情。从历史上海兰珠入宫后孝庄受冷落的情况看,她对多尔衮有感情或许有可能,但是,在皇太极死后朝中各种政治势力激烈较量、一触即发的严峻局面下,孝庄与多尔衮的感情即使会起作用,也微不足道。应该说,立福临为嗣皇帝,是清廷当时各种政治势力较量与平衡的一个结果。而国君福晋孝端是使福临登上皇位的决定性因素。孝端不仅是皇后,也是两黄旗的主子。皇太极去世,孝端就是旗中大权独揽者。对八旗制下的满人来说,主奴界限是不可逾越的。孝端选中年幼的福临继位,是五宫制的确立及其娘家科尔沁蒙古的利益推动所致。在利益攸关的大是大非面前,孝端要与亲侄女孝庄携手共渡危难是必然选择。

 

盛京皇宫大政殿与十王亭

  第四,皇太后与皇儿政见相左。多尔衮专权,致使与皇儿分宫而居。孝庄进入紫禁城后的基本生存状态是与儿子分宫而居,逻辑上应是多尔衮的决定。他作此决定并非如世传的要与孝庄幽会便利,而是为了政治需求。实力的扩张使多尔衮已经代行皇权,在这种情况下,他绝不会希望小皇帝身边有一个明事理的母后,令母子分离是多尔衮必然的决定。顺治元年五月,多尔衮将幼帝及皇太后迎入紫禁城后,顺治与孝端、孝庄及多尔衮四人同住武英殿。其后,顺治移居位育宫,多尔衮住进东华门外的睿王府。顺治元年到五年,多尔衮权力逐渐膨胀,封号“皇父摄政王”,孝庄忍辱负重,在多尔衮死后命福临亲赴东直门外迎灵,还顺从其党羽为其追尊“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之号等。之后,福临迅速宣布亲政,并在其亲信即将倒戈之时定皇太后仪仗、上谕为皇太后上尊号。这些决定与孝庄皇太后的胆识密不可分。上尊号是树立权威必不可少的手段,以表明孝庄对清王朝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权位的树立还要百姓共识,于是创立了皇太后上尊号颁诏天下之制。


 

摄政睿亲王多尔衮

  在肃清多尔衮及其党羽后,看似形势大好,却因母子经历和背景差别,造成失和的局面。从顺治大婚风波、执意废后、强娶董鄂妃、对皇位继承人的选定等事件中看出母子价值观的差异。福临亲政后所实施的一系列使清政权汉化的政策,均由儒家文化所奠定的学养所推动。而孝庄则“甚厌汉语,或有儿辈习汉俗者,则以为汉俗盛而胡运衰,辄加禁抑云矣。”


  关于皇太后下嫁之谜,究其原因,是孝庄住进慈宁宫而被演绎成“大礼恭奉太后婚”。张煌言《建夷宫词》“慈宁宫里烂盈门”,说皇太后举行婚礼时,她居住的慈宁宫张灯结彩的情景。但遗憾的是,顺治七年慈宁宫尚因明末的战乱,仍处于残垣断壁。皇太后的宫殿慈宁宫于顺治十年闰六月修葺完毕,显然与诗中描述不符。张煌言另一首诗中提到“掖庭犹说册阏氏”,影射福临为孝庄与多尔衮之子。福临出生是在崇德三年正月二十八日,其受孕时间在崇德二年三四月间。如果他是孝庄与多尔衮所孕,按常理皇太极此时应不在皇宫。但事实是皇太极于当年二月已从朝鲜返回京城,多尔衮没有进入后宫的条件。


  第五,孝庄太皇太后全力辅佐孙子玄烨。她对幼孙的精心培育,可以看作是补偿对儿子的失误。孝庄的补偿心理可能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福临幼时自己没能负起对儿子的教育抚养之职,造成了母子长年意见相左;另一方面,玄烨出生时与福临出生时的环境过于相似。


  同时,孝庄通过缜密周详地计划协助玄烨独掌握皇权。孝庄选四位辅政大臣辅佐年幼的康熙处理朝政,但康熙朝初年,再现了当年多尔衮专权的历史。辅臣专政,内部因权力分配又出现矛盾。由于鳌拜的恣意擅权,已凌驾皇权,孝庄采取分化辅臣之法,在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中,认为分化索尼与鳌拜才会发生效用,尊索尼为首席辅政大臣。对首席辅臣索尼来说,委以权势已无意义,只有将他与皇家的利益联为一体,才能将他从辅臣中拉过来。册立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为皇后,遏必隆女儿为皇妃。历史为孝庄再次运用结婚盟的传统策略提供了机会。


  孝庄为康熙亲政选择时机,周密布局。对玄烨亲政时机的选择是索尼病故8天后,太皇太后下旨要礼部择吉举行亲政大典。显然,在孝庄心中,皇帝亲政与索尼的状况是连在一起的。康熙亲政后,孝庄又将恭悫公主嫁给了鳌拜的侄子纳尔度。对这些迷魂阵般事件的合理解释,就是太皇太后要让皇帝亲政这件大事与索尼脱离干系,同时,又与鳌拜家联姻,以麻痹鳌拜,让他以为自己仍握有权势。又借为顺治平反为除鳌拜作舆论准备。康熙八年,玄烨以侍卫训练满洲传统布库戏的形式,清除了鳌拜,重获了皇权。


  此后,面对边疆叛乱,孝庄沉着应对,支持康熙平叛。对平定三藩鼎力相助,并主导平察哈尔蒙古叛乱。康熙十四年,清廷精锐部队正在江南与叛军鏊战,地处漠南的察哈尔蒙古也燃起战火,打出反叛清廷的旗帜,孝庄亲选图海出征,平叛之战历时8年,孝庄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无人能取代。战事结束后,朝臣上疏要求为太皇太后上尊号,她却一再拒绝。


  对于33年前顺治朝上尊号,与现如今对比,在孝庄眼里完全是一种政治手段。此时重要的是希望年轻皇帝的威望能通过平定三藩得以扩大,确保大清江山的稳固,自己则已远离政治漩涡,无需再通过上尊号来张扬权威。


  第六,孝庄死后独葬昭西陵。康熙二十六年,经历清朝四代的孝庄太皇太后去世,终年75岁。“太宗文皇帝(即皇太极)梓宫安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未便合葬。况我心恋汝皇父及汝,不忍远去。务于孝陵近地择吉安厝,则我心无憾矣。”玄烨将皇祖母生前居住的慈宁宫东侧一座殿宇,拆建到孝陵风水围墙外,称“暂安奉殿”,将其棺椁安置于此。直到雍正三年,才葬入昭西陵。

而孝庄未与太宗合葬之事,传至民间成为太后下嫁的又一证据。事实上,孝庄安葬昭西陵的根本原因,由清入关后丧葬形式的改变决定的,火葬与土葬无法共葬一陵。中国北方诸民族,在17世纪前,大都实行火葬。从努尔哈赤到顺治皇帝,三位清初皇帝都是被火葬的。改行土葬是在康熙年间,康熙受了多儒家文化的教育,从观念上也已排斥火葬。孝庄辞世,如果火葬,已不符合当时的观念,但如果土葬,则无法与太宗文皇帝合葬。土葬要用棺木,即梓宫;而火葬则用宝宫,即骨火坛。显而易见,两者在地宫中无法处理,那就只好另起炉灶。


 

昭西陵残景


  最后,刘老师称,孝庄的一生是传奇的,这样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辅佐了两代少年皇帝,参与了清初诸多要务,但从不单恋权力。总而言之,孝庄是一个品行端庄、知书达礼、智慧超群、经历不凡的历史上少有的皇太后,围绕她的种种神秘传闻,都与当时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直接关联。

 
主持人王子林


  王子林主任对刘老师的演讲表示感谢,并总结到:刘潞老师通过对文献的深入解读,抽丝剥茧,为我们拨开孝庄文皇后身上的种种谜团。让我们认识了一位有智慧、有魄力、有气度、有远见的孝庄文皇后,她为清王朝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但其下嫁之谜一直困扰学界,成为清宫三大疑案之一。刘老师娓娓道来,为我们上演一场学术争鸣、学术探讨的历史研究课,使我们受益匪浅。对于历史研究者来说,要开阔学术视野,不能只关注宫闱之事,要将问题放置于时代大变迁中。

问题反馈
图书馆

图书馆

视听馆

视听馆

故宫旗舰店

故宫旗舰店

全景故宫

全景故宫

v故宫

v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