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研究院学术讲座第七十一讲于2019年11月28日下午在故宫文保科技部会议室举办。本次讲座由研究室和古建部共同主办,我院古建部研究员李燮平应邀作了题为“养心殿沿革的若干问题(中)乾隆朝养心殿的规划与完善(四)——养心殿区域建筑形制的改造”的讲座。
“养心殿沿革的若干问题”,是李燮平研究员关于《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的系列讲座,自2016年起已陆续举办了四讲。乾隆朝部分将分六讲进行,本次讲座是其中的第四部分,讨论乾隆十五年,通过养心殿明殿及外院值房的集中改造,确立了清代养心殿的理政体系后,又于乾隆二十八年,借助砖墙及建筑形制的改造,完成现存养心殿区域制度建设的有关问题与过程。
图1 讲座现场
主讲人首先解释了建筑“规制”与“形制”的关系,并以乾隆二十八年的改造为例,通过《估册》与《奏销档》记载的对比,结合现场实物与遗迹,对以下内容进行了详细论证:
一、对比了明清建筑前后檐形制的差别,以三大殿及后三宫为例,说明了清代改造封护檐时的不同处理,分析了乾隆二十八年院墙、台帮改砌砖墙在《估册》与《奏销档》中记载不同的原因,并结合样式雷图档与现存建筑关系,辨析了这次改砌砖墙的影响,包括:穿堂与前殿交接方式的变化;寄所托与随安室的拓展;东暖阁后檐窗户及窗罩在后朝的多次改动;以及西暖阁窗户及窗台的变化等。
二、梳理了东西配殿接砌山墙、添砌墀头廊门的变化关系。
三、论证了东西顺山殿(后殿东西耳房)拆改廊墙、山尖、添砌墀头廊门等改造对周围建筑的影响,并通过后殿与东西顺山殿共用廊墙上垂脊的特殊设置,讨论了后殿增砌假脊、添设仙人脊兽的原因及其前后檐墀头的改造时间。
图2 拓展后的随安室与寄所托图3正殿东暖阁后檐现存明瓦窗罩
图4 改造后的东配殿北山墙及廊门
图5 接砌的廊墙与假脊的权宜处理图6包砌在博缝后的墀头
四、说明了东西围房增设防火墙时的几次调整,拆改廊墙、山尖、添砌墀头廊门的变化关系;分析了北部板棚改造为围房的具体措施及排水系统的设置与变化。
五、对比紫禁城内各时期御路石,结合档案,考证了养心殿前御路石纹样由升降龙改为升转龙的具体时间,以及对乾隆中晚期其他重要建筑御路石纹样的影响。并通过宫殿建筑栏板、望柱的使用关系与特点,指出养心殿作为“研究性保护项目”,对保护紫禁城原始规划与制度体系的重要性。
六、从养心殿全区视角出发,梳理了养心殿区域院墙、廊门及墙门的改造情况;对比了廊门的不同形制与区域功能的关系;论证了穿堂东西小院地面高程、排水系统的多次变化;比较了东西围房使用功能的不同,及对院墙与墙门设置的影响;阐明了此次改造对养心殿分区与制度体系建立的重要作用。
图7 东围房防火墙位置示意图
图8 太和殿御路石的升降龙纹样与养心殿御路石的升转龙纹样
图9 养心殿区域分区示意图
讲座结束后,主讲人与几位听讲专家进行了交流,并回答了若干问题。
图10 问答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