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7日下午在紫禁书院,举办了故宫研究院第六十七讲。此次采用学术沙龙的形式,邀请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畅、天津大学副教授张龙、天津大学讲师何蓓洁及研究室副主任王子林、宣传教育部馆员邓晨钰,共同围绕戏台的使用功能,内部结构,装修改造、背景等做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该沙龙由故宫研究院主办,研究室与宫廷原状研究所共同承办,研究室副主任于庆祥主持。来自院内多部门的同事及院外听众到场聆听。
讲座现场
刘畅副教授从清代乾隆朝在宫殿园囿中营建繁盛的戏院谈起,将戏院按空间形式分为院落式和室内式两种。针对清代宫廷样式房图样中反映的室内戏台,分析了其建筑装饰的特点。室内式戏台直接接建殿宇内部,借用室外建筑手法营造其内部空间,主要分为亭式、台式和特殊形式三种,满足不同表演和欣赏的需要。室内戏台的空间装饰也极为丰富,营造出较强的视觉效果。
张龙副教授通过对历史文献的解读,厘清了圆明园同乐园清音阁的历史变革,认为同乐园戏楼最初创建于雍正朝,内部两层,外部三层。由于《升平宝筏》等大型连台剧本的创作及大型庆典活动的需求,在乾隆九年圆明园四十景定稿后一直到乾隆十八年期间,同乐园进行了较大的功能改造,具有了天井、地井和升降装置,实现了贯通三层的演出效果。
何蓓洁讲师爬梳文献,将原名为“明喜棚烫样”纠正为“养心殿戏台烫样”。通过烫样与对应图档及建筑实物遗存的互相证明,全面考证了烫样的历史背景、绘制年代、作者及制作过程。她认为养心殿彩台与木棚烫样是在同治皇帝弥留之际,雷思起受托完成的,由于当时特殊的环境,此方案停并未进入真正的实施阶段。
王子林研究馆员对景祺阁、金昭玉粹、寿康宫戏院作了考证,对比分析了三者的关系,研究表明景祺阁内部结构保存最为完整。而三座戏院同为凹字形结构,基本由戏台、明间、休息间、净房等组成,戏台背景均装饰了代表“福寿双全”意义的通景画。
邓晨钰馆员追溯了乾隆朝初期漱芳斋的建置变化。乾隆皇帝继位后将乾清宫西二所升格为重华宫的同时,将乾西头所建为漱芳斋。漱芳斋以室外的升平叶庆重檐大戏台和工字殿为主体,两者之间辅以游廊。升平叶庆戏台的建造影响了漱芳斋的建筑格局,在乾隆十五年的《乾隆京城全图》中重檐大戏台与崇敬殿、乾西头所前殿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而现在的戏台与头所前殿倚背相连,头所前殿的前檐又与崇敬殿抱厦前端基本持平。但因后世翻建改变了建筑原有的平行关系,使戏台南移。
学术沙龙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