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吉拉•萨玛秀克博士讲述馆藏黑水城文物

时间:2018-10-19

  2018年9月3日上午,故宫研究院学术讲坛第四十七讲在宝蕴楼会议室举行。俄罗斯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东方部主任研究员、吉拉•萨玛秀克博士带来名为“俄罗斯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黑水城文物”的讲座。众多来自我院器物部、宫廷部、研究室、科研处、图书馆等部处的同仁以及院外同仁聆听了讲座,现场气氛热烈。本次讲座由故宫研究院主办,中外文化交流研究所和研究室承办。我院研究室研究馆员、中外文化交流研究所所长余辉主持讲座,研究室多丽梅馆员担任翻译。
 

图1  主讲人吉拉•萨玛秀克


  主讲人吉拉•萨玛秀克,1961年起任职于俄罗斯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东方部主任研究员、艺术史博士,其代表作《郭熙》是研究北宋画家郭熙的重要著作。主要研究中国古代绘画,是中国中世纪佛教艺术和绘画的理论与历史专家,黑水城、库车和焉耆出土的中国文物以及清代民间绘画、通草画等的主管和研究者。与西北民族大学、上海古籍出版社合作,整理编纂出版《俄藏黑水城艺术品》《俄藏(焉耆)锡克沁艺术品》等。并多次应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邀请参加学术会议和发表演讲。

图2  主持人余辉


图3  翻译多利梅


  位于黄河大湾处的唐古特王国存在于公元982年到1227年之间。1038年,李元昊称帝,国号大夏,因其在中原西北部,又称为西夏。西夏唐古特王国西有吐蕃,东有中原,位于吐蕃和中原之间,因此西夏唐古特艺术风格也介于吐蕃和中原艺术风格之间。公元12世纪仁宗统治期间,儒家文化正式被引入西夏,同时,受吐蕃影响,佛教也得以流传和发扬,释迦牟尼学说与孔子学说共同成为西夏政权的支柱。作为三大西夏艺术中心之首的黑水城(其他两个是榆林石窟和敦煌莫高窟),位于黄河下游的戈壁边缘南部,历史上曾经是繁荣的绿洲,也是中原内地去往西部和北部的贸易通道。在1907到1909年、1924到1926年,俄国科兹洛夫探险队在中国内蒙古额济纳旗黑水城遗址获取了大量西夏至元时期的古代绘画、雕塑、织绣、器物等文物,其中特别有艺术价值的计有400余件,现存于俄罗斯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本次讲座主要以黑水城所出绘画作品为中心,结合对绘画作品中历史人物的分析和对文献记载的梳理,来探索和增加对西夏唐古特历史的认识。
 

图4  讲座现场


  讲座中,主讲人吉拉•萨玛秀克博士展示了大量俄罗斯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黑水城出土的绘画和雕塑作品,其中以佛教艺术作品为主,并结合文献记载分析了这些绘画和雕塑作品的图像特征与内涵。其中有几点值得关注:首先,黑水城出土绘画作品中有不少皇帝、官员、供养人等真实历史人物的形象,这些绘画作品或以重要历史事件为背景、或以具体历史人物为素材、或将佛像与历史人物形象相结合,作为真实历史的见证,对了解西夏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其次,黑水城出土绘画和雕塑作品多以佛教题材为主。佛教在西夏唐古特王国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并深受中原、契丹、女真、维吾尔、吐蕃以及印度佛教的影响。佛教通过绘画艺术和雕塑艺术的形式来表达西夏唐古特王国的思想文化精神,是艺术和社会生活的重要体现。第三,黑水城出土的一些绘画、雕塑作品受中原、吐蕃和中亚等地艺术风格的影响而包含多种文化元素,其中,最能体现中原艺术风格的作品出自元朝时期的雕版年画《四美图》和《关羽像》。考古发现证明黑水城一直存在到公元14世纪,文献记载中最后提到黑水城是1438年的明代。


  本次讲座,图像精美且弥足珍贵,分析细致令人耳目一新。主持人余辉表示,萨玛秀克博士精彩的演讲带来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新的观点,代表了目前俄罗斯该学术领域最高研究水平。听众意犹未尽,讲座结束后与主讲人继续交流讨论。

问题反馈
图书馆

图书馆

视听馆

视听馆

故宫旗舰店

故宫旗舰店

全景故宫

全景故宫

v故宫

v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