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整理与研究” 项目组王素率队赴山博参加甲骨文会议

时间:2018-01-23

  2017年12月9日至10日,“全国第三届甲骨文保护整理与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博物馆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山东博物馆联合举办,山东博物馆承办。来自中国社科院、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上海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山东博物馆等重要甲骨收藏单位的二十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故宫博物院本项目团队共有五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他们是:古文献研究所所长王素(带队),馆员杨杨、韩宇娇、李延彦,本项目特聘高级拓印技师何巧娟。



  会议由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宫长为主持。宫长为首先代表主办方致辞,他表示:甲骨文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在山博举办此次会议,不但具有学术价值,而且具有现实意义。随后,会议正式开始。先后有宋镇豪、王素、沈建华、冯时、胡辉平、葛亮、孙亚冰、杨杨等十四位专家学者围绕甲骨文资料的来源与保护、甲骨文资料的拍照与传拓、甲骨文的辨伪与考释、甲骨文的分期与分类、甲骨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甲骨学研究的传承与创新等几个方面做了主题报告。


  宋镇豪先生首先代表主办方做主题报告,他认为:殷墟甲骨文是地下出土中国最早的成文古典文献遗产,也是汉字汉语的鼻祖,传承着真正的中华基因。甲骨文是重建中国上古史最真实的素材,寻绎中国思想、中国精神、中国信仰的源头,保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和品格,值得我们深入发掘和研究。他指出:我们一年一度召开“甲骨文保护整理与研究”学术讨论会,主要是想进一步促进关于甲骨文的“辨其真伪、别其组类、分期断代、残片缀合、释读文字、缕析文例、诠解史实、著录公布”等基础整理工作。


  王素先生的主题报告重点介绍本项目的工作进度。他说:本项目共分五个子课题:编目组、摄影组、拓片组、摹文组、释文组。工作进度不一样:



  编目组:故宫甲骨仅4740片曾经编目,其他作为资料没有编目,故编目组的工作非常重要。编目组在2012至2016年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推动下,已于2016年12月底完成全部院藏甲骨的编目排架。他們是最先完成工作的子课题组。据统计,院藏甲骨只有21395片,比胡厚宣先生当年统计少了1068片。其中原因,我在《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整理与研究项目缘起》(《故宫博物院院刊》2016年第3期)中曾经做过解释,这里不再重复。


  摄影组:该组的工作紧跟编目之后。到2016年底,已完成影像采集 7638件。这里所以称为“件”,是因为包含正背。2017年,再拍摄9000片。预计最迟到2018年5月,摄影工作可以全部完成。


  拓片组:该组工作在摄影之后进行(这是为了摄影时甲骨上面没有墨拓痕迹)。到2016年底,已完成拓片6300件。2017年,再完成拓片3600件。目前总计完成拓本近1万件,超过院藏总量的五分之二。


  摹文组:该组工作在拓片之后进行。到2016年底,已摹写2700件。2017年,再完成摹本1200件。摹文是最费时费力的工作。目前摹文组仅有3人,还要承担后期的核对、修订以及其他工作。因此,该组工作任重道远。


  释文组:该组一边释文,一边编辑图书,工作最为繁重。加上本项目按照藏家整理,为追求完美,希望将同一藏家的藏品收集齐全,更增加了工作量。譬如:马衡捐赠故宫甲骨仅364片,整理一册图书足矣。项目组获悉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马衡甲骨旧拓630版,都是20世纪初的拓本,部分实物藏于故宫,有的已碎裂为多片。这批旧拓对于复原院藏马衡甲骨十分重要,故希望将其整理出版。这样,《马衡卷》就由一册增加到两册了。谢伯殳甲骨情况相似。故宫谢伯殳旧藏甲骨只有522片,原计划整理两册图书。项目组发现上海华东师大藏有谢伯殳流散甲骨100多片,便与对方签约,决定合作整理出版。这样,《谢伯殳卷》也由两册扩充到三册了。本项目的整个成书发稿计划也不得不往后延了。


  杨杨代表本项目释文组做了题为《故宫藏谢伯殳甲骨整理偶得》的主题报告。报告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搜集到的有关谢伯殳的收藏印、家庭合影、书迹文献等,对一向难以考究的谢伯殳其人的姓名字号、籍贯家庭、社会关系、金石收藏等进行了梳理。第二部分通过整理谢伯殳旧藏甲骨,对从中发现的问题与研究的收获,譬如仿刻改刻情况、卜兆兆枝方向、小钻孔的作用,以及相关复原与缀合成果,进行了介绍。材料翔实充分,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此次会议各主题报告角度新颖、内容丰富,对于今后院藏甲骨整理工作将起到他山之石的作用。此外,与会代表欢聚一堂,切磋交流,对于加强各甲骨收藏单位的联系,也将起到促进作用。临别依依,大家相约明年再见!

问题反馈
图书馆

图书馆

视听馆

视听馆

故宫旗舰店

故宫旗舰店

全景故宫

全景故宫

v故宫

v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