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思康讲述荷兰收藏中国艺术品与永乐宫《朝元图》

时间:2017-01-13

  2016年12月20日下午,荷兰乌特勒支大学的葛思康(Lennert Gesterkamp)先生在兆祥所用流利的中文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题目是“荷兰人在十七世纪中收藏的中国艺术品”和“中国艺术与道教——以永乐宫《朝元图》为例”。尽管当天雾霾弥漫,仍有众多来自宫廷部、书画部、科研处、研究室等部门的同仁和博士后前来聆听讲座,共享文化盛宴。现场氛围融洽、学术气息浓厚。讲座由故宫研究院主办,中外文化交流研究所和研究室联合承办,研究室主任兼中外文化交流研究所所长余辉研究馆员主持。
  荷兰的汉学研究历史悠久、传统优良,盛产汉学家。荷兰莱顿大学是世界著名的汉学研究中心,葛思康先生就毕业于该校。其博士论文《以永乐宫为中心的〈朝元图〉研究》(The Heavenly Court: Daoist Temple Painting in China, 1200-1400),2011年由Brill出版社莱顿汉学书系出版。葛思康先生曾在中国浙江大学进行过博士后研究,现工作于荷兰乌特勒支大学,是北京大学的访问学者。其学术兴趣主要集中在中国绘画史与道教美术史,曾跟随台湾学者石守谦先生转向中国山水画的研究,现正在进行中国和荷兰早期艺术交流研究。
  “荷兰人在十七世纪收藏的中国艺术品”,是葛思康先生新近的研究课题。首先,主讲人回溯了17世纪初期荷兰与中国建立贸易关系的开始和过程。伴随贸易的扩展,荷兰人逐渐由中国东南沿海深入到内地,将有关中国的印象和知识散播给欧洲其他国家,在欧洲掀起了一股中国热潮,对中国的探索和认识也随之不断加深。这在当时西方人所绘制的图画、地图和印制的书籍中都有所反映。在此背景下,荷兰的汉学研究也随之勃然萌兴。接着,主讲人讲述了荷兰人收藏中国艺术品的种类,包括绘画、版画、道教神仙图像、佛经和地图以及铜镜等五大种类。结合大量珍贵的图像资料,他分析了这些藏品的藏家信息、收藏经历、文化背景和艺术特色,以及荷兰人对藏品的认识和研究。这些藏品大多散布海外,精美新奇且难得一见。葛思康先生的细致分析,生动地再现了近代早期荷兰人探索世界的经历和中外文化交往互动的过程,令人大开眼界,深受启发。
  “中国艺术与道教——以永乐宫〈朝元图〉为例”是葛思康先生长期以来的学术领域和关注重点。山西省芮城永乐宫三清殿的壁画是中国规模最大壁画之一,主体为《朝元图》,表现了道教诸神对主神的朝觐。道士在道坛或殿堂中所做的仪式类似于宫廷的朝觐仪式,称为“朝真”或“朝元”,这正是《朝元图》之名的由来。《朝元图》壁画的内容、空间布置和构图都与道教仪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汉代至今,此类图像在道教或其他艺术中占据了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主讲人从道观建筑、道教仪式和永乐宫《朝元图》的观念结构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永乐宫作为道观,其建筑形式与道教仪式有关。道教仪式的程序和特点,深受宫廷朝觐仪式的影响。而道观建筑形式和道教仪式都与《朝元图》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永乐宫《朝元图》的观念结构包含着五大原则,体现在壁画分左右两部;包含道坛及玄师、天师、监斋、五帝、三官、三师等“六幕”;布局分为天、地、水“三界”;隐含“西北—东南”轴线;包含八卦理念等。依据这些原则,《朝元图》的构图与布局遵循着一定的模式与规则,体现出道教的哲学思想和天人观念,形成了自身的魅力与特色。讲座视角新颖,条理清晰,为解读中国古代艺术尤其是宗教艺术的内涵提供了新的视角。
  讲座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2016年度“故宫研究院学术讲坛”系列讲座活动由此圆满落幕。感谢院内各部门和院内外同仁对“故宫研究院学术讲坛”系列讲座活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期待未来新的一年能为大家奉上更多精彩的学术文化盛宴,也期待着大家更多的支持与关注!TAG标签耗时:0.0079500675201416 秒

关键词: 博士 故宫研究院
问题反馈
图书馆

图书馆

视听馆

视听馆

故宫旗舰店

故宫旗舰店

全景故宫

全景故宫

v故宫

v故宫

葛思康

葛思康

葛思康讲座现场

葛思康讲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