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喧阗锣鼓——清代内廷演戏”讲座报道

时间:2016-02-15

  2015年4月10日下午2:00—4:00北京艺术研究所丁汝琴研究员在第二会议室为我院研究人员带了一场精彩的讲座:“紫禁城的喧阗锣鼓——清代内廷演戏”,讲座由科研处宋玲平主任主持,科研处、宫廷戏曲研究所、图书馆和其他部门的同志参加了此次讲座。


图1 科研处处长宋玲平主持讲座
  丁汝芹先生先后参与《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北京卷》《中国京剧史》《北京戏曲全史》《清代戏曲发展史》等书目的编辑和撰稿。2004 年起,任《国家清史•典志•文艺志•戏曲篇》主持人和主要撰稿。著有《清代内廷演戏史话》《清宫戏事》等书,并与朱家溍先生合著《清代内廷演剧始末考》一书,对清代戏曲尤其是清宫戏曲有着深入的研究。
 
图2 丁汝琴先生
  讲座伊始,她指出清代在戏曲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现存剧种(300余种)有近七成形成于这一时段。满族统治者入关之后,十分重视对汉族传统文化的接纳和传承,戏曲寓教于乐的功能也得到了认可。贯穿于清代宫廷二百余年的内廷娱乐只有戏曲这一高度综合的艺术形式,朝廷重要仪典中,也常穿插有戏曲演出。戏曲史论往往将1790年乾隆八旬万寿作为京剧形成的发端,清代宫廷对戏曲的贡献由此可见一斑。通过检索《清实录》《大清会典事例》我们发现除具有反清倾向和带有色情的表演受到禁止外,传承伦理道德,宣扬忠孝节义观念的戏剧演出受到了清政府的积极鼓励与支持。
 
图3 讲座现场
  讲座内容包括(一)管理演剧衙署的沿革、(二)清宫演出的剧目和曲种、(三)各朝演剧纪实三个部分。
  (一)顺治初年,清宫内廷演戏沿袭了明代钟鼓司、教坊司管理演戏事宜的旧例。康熙年间成立了南府和景山,两处均有内学(太监伶人)和外学(民间召进伶人)。道光朝国事处于严重的内忧外患当中,道光帝即位伊始便对管理演戏的衙署进行裁减,撤消了成立百余年的景山,又改南府为昇平署,裁退了所有在内廷演戏的民籍伶人,只留下太监伶人在内廷唱戏。咸丰朝国运艰难,而皇帝却沉迷声色,内廷又开始在京城著名戏班中挑选艺人进宫演戏。光绪九年慈安太后去世后,慈禧太后擅权,开始大量召入民间艺人,并出现了内廷太监组成的科班,这种科班一直持续到溥仪的小朝廷时期。
  (二)清宫保存的戏本有11000余册,对这份丰厚的家当朱家溍先生曾评价为“浩如烟海”,这些剧本是清代内廷演出剧目的真实写照。说到清代宫廷戏的分类,很多论著都会引用礼亲王昭梿《啸亭续录•大戏节戏》的记载:“乾隆初,纯皇帝以海内升平,命张文敏制诸院本进呈,以备乐部演习,凡各节令皆奏演。其时典故如屈子竞渡,子安题阁事,无不谱入,谓之月令承应”,这一说法不能说不对,但是身为亲王,昭梿只能在朝廷仪典上看到宫廷戏,因而他的记载的并不能概括清宫演戏的全部。清宫的演戏形式可分为仪典戏、观赏戏两个门类,仪典戏包括节令戏、万寿戏、喜庆戏等,清宫中每一个节日都有对应的节令戏,如元旦时,供奉《喜朝五位》《膺受多福》等;万寿节是宫中最为隆重的节日,皇帝、皇太后万寿都会承应万寿戏,如《群仙祝寿》《芝眉介寿》等;喜庆戏是专为皇家各种喜事而编写,皇帝大婚、皇子诞生、嫔妃册封均会演戏,如《列宿遥临》《福寿双喜》等。观赏戏指清帝后日常观看的戏曲,它们艺术水准较高、剧情曲折、唱腔悦耳。元明清杂剧、传奇中的折子戏、民间的玩笑戏和时兴剧目都会在宫中上演,如《西厢记》《花鼓》《双麒麟》《四郎探母》等;经过改编的宫廷大戏也会作为观赏戏在宫内演出,如《劝善金科》《升平宝筏》等。内廷演出的曲种非常多,可以说民间上演什么剧种,宫内便会有什么剧种上演,康熙年间内廷以昆弋两腔为主,嘉庆七年的旨意档上,已经出现了“侉戏”一称(可能是乱弹或秦腔),咸丰十年,大量乱弹戏剧目出现在档案上。总之,昆腔、弋阳腔、乱弹(含侉戏等多种地方戏曲)、秦腔(梆子腔)都曾频繁的出现在清宫的戏台上。
 
图4 讲座现场
  (三)清代档案、笔记、诗文中都有内廷演戏的记载,顺治帝虽仅有几处阅读曲本的材料传世,但从中可以看出他对戏曲表现出的浓厚兴趣。康熙时将戏曲纳入到清宫正规的文化活动范畴,据董含《莼乡赘笔》记载:“二十二年癸亥,上以海宇荡平,宜与臣民共为宴乐,特发帑金一千两,在后宰门驾高台,命梨园演《目连》传奇,用活虎、活象、真马……上登台抛钱,施五城穷民。彩灯花爆,昼夜不绝。”由此可见,康熙年间建立南府和景山,绝非偶然。雍正帝对宫廷演戏也很重视,清代第一座三层戏台圆明园同乐园清音阁建于雍正四年。乾隆初年,皇帝命庄亲王允禄、张照及周祥钰等人撰写并修改了前朝保留下来的剧本,着重编写了一批与年节、时令、喜庆活动内容有关的剧目,为内廷演出树立了规范,乾隆时期多次举办喜庆盛典,将内廷演戏推向高峰。在为其母钮钴禄氏作六十、七十、八十大寿时,乾隆命人摆出和康熙帝六旬万寿同样的排场,据赵翼《檐曝杂记•庆典》记载:自西华门至西直门外高梁桥,十余里中,每数十步间一戏台。这些活动,促进了戏曲的发展。嘉庆帝看戏频繁,并十分精通,排戏、分配角色、舞台调度几乎事事过问,甚至一些演员唱错词等小事也十分经心。咸丰帝喜爱看戏,在逃往承德时仍不忘看戏,甚至还亲自校正《兴唐传》二十四段,按照朱笔改定次序,名曰《兴唐外史》,成为钦定剧本。同治、光绪朝,慈禧太后酷爱听戏,在谭鑫培之女出嫁时赠予妆奁铜盆一个,光绪二十年,为筹办慈禧六十寿诞,据“皇太后六旬”档案统计,仅仅戏衣、切末的花费竟达52万余两白银。辛亥革命胜利之后,紫禁城内的小朝廷还演过三次戏,杨小楼、梅兰芳等名角参加了演出。紫禁城的喧阗锣鼓至此告一段落。
  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内丁先生便为我们勾勒出有清一代宫廷戏曲使用情况的轮廓,由于有多年研究积累下来的档案等材料支撑,整个讲座生动而充实。
 
图5.宫廷戏曲研究所成员孙召华(右一)、刘国梁(左一)与丁汝琴先生合影
  讲座开始前宋主任强调此次活动是与宫廷戏曲研究所所长、宫廷部主任王跃工交流后举办的。因此本次讲座既为故宫学术专题系列讲座第21讲,亦为宫廷戏曲研究专题的第1讲。王主任也在会前通知戏曲所成员和宫廷部新入职员工参加讲座。讲座结束后,宫廷戏曲研究所研究人员与丁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指出除讲座中提到的11498册清宫戏本外,故宫还藏有戏衣、配件饰件、盔头、道具、清末民初老唱片 16000余件;戏曲类书画7册;故宫藏书画、织绣、陶瓷类部分文物也与清宫戏曲有关。这么庞大体量的收藏亟须专家的支持,希望其关心、关注宫廷戏曲研究所这一新生部门的工作,为我们提供专业意见与研究支持。对此,丁先生欣然允诺,并表示愿意向我所人员提供自己掌握的资料与信息。

问题反馈
图书馆

图书馆

视听馆

视听馆

故宫旗舰店

故宫旗舰店

全景故宫

全景故宫

v故宫

v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