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夫•瓦特讲授:唐卡绘画风格与目前术语命名的困境

时间:2016-05-20

  2016年4月7日,故宫研究院藏传佛教文物研究所邀请国际著名喜马拉雅艺术研究专家杰夫•瓦特先生(Jeff  Watt)于宫廷部第二会议室,作了题为“唐卡绘画风格与目前术语命名的困境” ( Painting Styles and the Problems with Current Terminology) 的专题讲座。本所及院内同仁等20余人聆听了讲座,讲座由藏传佛教文物研究所所长罗文华研究馆员主持,张长虹博士翻译。
  杰夫•瓦特先生,加拿大人,国际知名西藏艺术史学者,唐卡鉴赏专家,精通英、藏、梵文等多种语言。杰夫•瓦特先生早年跟随德雄仁波切和萨迦只真仁波切学习,之后从事藏梵文献的翻译和藏传佛教艺术的研究多年,出版有多部高质量的学术论著,并举办过多场西藏艺术的专题展览。1999年至2007年,杰夫•瓦特先生任纽约鲁宾艺术博物馆(RMA)馆长和首席策展人。1998年至今,杰夫•瓦特先生任喜马拉雅艺术资源中心(HAR)主任,该中心网络数据库是目前世界上喜马拉雅艺术和图像学研究最为丰富的资料库。
  西藏绘画艺术的发展大体可分为早晚两个阶段,早期指的是15、16世纪以前,晚期为15、16世纪以后。正是在第二个阶段,也就是从15世纪晚期、16世纪早期开始,西藏绘画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形成了著名的几大画派,其中最有名的是勉唐画派、钦则画派和噶玛噶孜画派,影响也最大,人们也最常使用勉日风格(又称勉唐风格),钦日风格(又称钦则风格)和噶玛噶孜风格这三个名词来指代这三个绘画艺术流派所表现出来的艺术风格。
  杰夫•瓦特先生认为,喜马拉雅艺术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图像学的研究,二是艺术史的研究。他在过去二十多年间主要专注于文献记载基础上的图像学研究,他也堪称为藏传佛教图像学研究最为专深的学者之一。由于有了文献的记载和长时间的研究传统与传承,使图像学的研究稍为容易一些。
  艺术史研究包括绘画、塑像的视觉特征等诸多方面,但是相关的藏文文献记载却相对较少,即使在有限的文献记载中,很多术语的概念、内涵又互相抵牾,有时同一研究对象学者们使用不同的术语,有时又以同一术语指代多个不同的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分歧,产生了很大困惑。因此他也在近年逐渐关注艺术史的研究。
  在艺术史的研究过程中,他发现除了缺乏文献资料,当前唐卡绘画风格研究的另一困境是术语定名的不确定性。有以国家、地区来命名艺术风格的,有以宗教传统来命名的,有以寺院名字来命名的,还有以艺术家来命名的,等等。在英文论述中,很多关于喜马拉雅艺术的名词都是不准确的,是因为西方学者在进行研究时,遇到不理解或者不确定的艺术风格时,就会自行“创造”出一些新名词来,然后亚洲的学者又紧随其后,在其研究中将之当作正确的术语来使用,如“噶当派风格”、“新噶玛噶孜风格”等。杰夫•瓦特先生结合八蚌寺的作品举例进行了说明。一般认为,八蚌寺的壁画和唐卡是司徒班钦•却吉琼乃(1700-1774年)的代表作,他是18世纪初噶玛噶孜画派的重要画家之一。据说他从15岁开始正式学习绘画和造像量度,一生游历西藏、印度和尼泊尔各地,接触了各种绘画流派的大量经典作品,最后集众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现在所有的学者将之称为“噶玛噶孜绘画风格”或者“新噶玛噶孜绘画风格”,但在司徒班钦自己的传记中,却从未如此命名过。而现在谈到八蚌寺的作品风格时,学者们常常会使用“噶玛噶孜绘画风格”这个词。其中另一个问题是,并非现在所有八蚌寺的作品都是出自司徒班钦•却吉琼乃之手,他或许只是一名设计者,大多可能由他的学生或作坊完成。其风格来源于明代永乐皇帝赏赐给噶玛巴的一套罗汉绘画,文献记载司徒班钦见到过这套绘画,受之启发,模仿罗汉画中的汉式山水背景,画上藏传佛教的人物形像,形成了一种新的唐卡样式,噶玛噶举的祖师像多是以这种风格绘制。此外,司徒班钦还访问过贡嘎曲德寺并对该寺精妙绝伦的壁画十分钦慕,在他创作的人物形像中则可以看到钦孜画派的影响。之所以后来“噶玛噶孜风格”、“新噶玛噶孜风格”成为流行的术语,其背后有着宗教上的背景,因为噶玛噶举派想籍此区别于与之历史上有宿怨的格鲁派,而学者们在进行研究时,应该避免受到这种不同宗教派别之间纷争的干扰。
  当前关于绘画风格术语定名的不准确、不完善也影响到教学。学者们可以用不同的词语对早期的绘画风格、技法进行交流研究,但却不能这样教授给学生,因为一是会引起学生们更大的困惑,混淆概念,二是将这些术语更为准确、持续地进行教授和传播,也是当前研究的重要任务。杰夫•瓦特先生说道,喜马拉雅艺术研究初期已经结束,现在是喜马拉雅艺术研究中期的开始阶段。当前的任务是开始尝试用特定的术语对研究对象进行界定,澄清艺术史上的专业术语,使其能够更容易被接受和理解,避免研究中更多的混淆和困惑。
  实际上,16世纪之后的唐卡,无法单一地指定是哪种风格的作品,更多情况下是几种风格的混合。而这三种绘画流派的艺术风格的来源也是不确定的,艺术家有自己的创作自由和空间,所以当我们在研究一些优秀的艺术家的作品时,眼光和头脑都应更加开放。正因如此,对不同的绘画风格进行准确的定名也更加有难度。
  尽管当前的研究中面临着一些困难,但杰夫•瓦特先生认为,目前喜马拉雅艺术研究处于很好的阶段,面临着新的机会。他说,从事喜马拉雅艺术研究的原因是简单的,因为喜马拉雅艺术是过去几千年间的伟大艺术创造,有大量的艺术品遗存,是世界性的文化艺术形式。即使不从事相关的学术研究,也应当对这一优秀的文化加以保护和传承。
  讲座结束后,观众同杰夫•瓦特先生就讲座主题进行了探讨。罗文华研究馆员就如何区分三种绘画风格、区分的依据及应当如何更为准确地使用相关名词概念等问题同杰夫•瓦特先生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讨论。三种绘画风格看似有其代表性特征,但是将其放在艺术史发展的背景中,很难作出明确的区分,缺乏判断的依据。当前关于勉唐画派我们所掌握的资料很少,钦则画派的作品目前也只在贡嘎曲德寺发现。杰夫•瓦特先生说,正因如此,使用绘画风格的相关名词的时候要更加小心谨慎,不但要考虑到其指代的内涵,同时也不要忽略宗教上的独特意义。在之后的艺术史研究中,仍然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TAG标签耗时:0.024582862854004 秒

关键词: 故宫研究院 藏传佛教 唐卡 博士 梵文 策展人 司徒 造像 罗汉 格鲁派
问题反馈
图书馆

图书馆

视听馆

视听馆

故宫旗舰店

故宫旗舰店

全景故宫

全景故宫

v故宫

v故宫

张长虹博士对杰夫瓦特的讲授内容进行同步翻译

张长虹博士对杰夫瓦特的讲授内容进行同步翻译

杰夫瓦特与参会人员合影留念

杰夫瓦特与参会人员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