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女”始称“士女”,其原义泛指男女。(“士女”一词最早出现在《管子》卷第十九,“五臭所校,寡疾难老,士女皆好”。其意指男女,并未指向未婚之男女。《楚辞》中亦为男女通称。)至汉刘向《列女传》中《启母涂山》“厘尔士女,从以孙子”之义,此时专指女性。其后,经陆善经补注的南北朝《古今同姓名录》中记有二高云,“一西秦,时僭改元正始。一唐人,画仕女,上品”。其后,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记周昉“画士女为古今冠绝”,称其为神品,同书亦记陈闳、张萱、王定、王 、萧溱、张涉、张容等均画士女,或入妙品、能品,专指以描绘古代贵族妇女为题材的中国画。宋代以后,“士女”与“仕女”并用,而“仕女”一词渐为流行,其义指相貌秀丽的女子。
为了追思一代艺术大家、绘画大师冯忠莲先生的艺术成就和道德风范,2008年10月31日,故宫博物院与中央文史馆在故宫兆祥所联合举办了纪念冯忠莲先生诞辰90周年座谈会。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中央文史馆文史业务司司长陈思娣等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及冯忠莲先生的亲属、同事、学生8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冯忠莲先生出生于1918年,自幼习画,1938年她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辅仁大学美术系,师从中国现代国画大师陈少梅先生,画艺精进。冯忠莲先生在绘画上有深厚的造诣,绘画题材包括山水、佛像、仕女画等多个方面,这从她的代表作《江南春》、《涛声》等画作中都能有所体现。就在她的国画创作大展才华的时候,她却在1953年受聘荣宝斋,开始了艺术生涯的一大转折。接下来的32年里,她毅然放弃了创作,为了祖国的文物保护事业,开拓了中国美术的另一番天地,做着默默无闻的、但却是功德无量的古书画临摹工作。
冯忠莲先生通过临摹《宋赵佶摹唐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解决了临摹中颜色漂浮画面的问题。她临摹复制过宋代《洛神赋图卷》、《宋人画页》、清袁耀《万松叠翠图》、明仇英《白马如风疾图》等,1973年与陈林斋先生合作临摹了《长沙马王堆一号墓西汉帛画》等。1972年10月,冯忠莲先生调入故宫博物院从事古书画临摹工作。1976年,她重新开始之前着手的《清明上河图》临摹工作。这时她已年近花甲,患有高血压和眼底血管硬化症,而且经过十年岁月,绢素、色彩以及自己的臂力都有很大变化,但她克服重重困难,使摹本保持了前后的一致,丝毫看不出衔接的痕迹。1980年9月,终于大功告成,成就了她的代表作。
冯忠莲先生还努力为故宫培养古画临摹人才,不但无私地传授技艺,还传思想,传作风,真正做到严格认真,为故宫博物院培养了一批古书画临摹复制工作者。如今这十多人都成了中坚力量,继承着先人做的事业。
冯忠莲先生曾任辅仁大学美术研究会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研究会会员。1988年12月,冯忠莲先生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为当时仅有的两位女馆员之一(另一位是老舍夫人胡絜青)。见过冯忠莲先生绘画的人常常感慨说:以冯先生的笔墨功力,如果一生从事国画创作,其成就将是不可估量的。而冯忠莲对自己早年的抉择却一点也不后悔,她说:“文物保护是造福子孙的事业,我能用我的画笔为它奉献一份力量,我觉得心里很踏实,没有虚度此生。”
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在座谈会的讲话中讲到:“纵观冯忠莲先生的一生,是艺术的一生;是淡漠名利、甘当无名英雄的一生;是传承祖国古老文化的一生。我们将永远铭记,不能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