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内西北隅,有一座清代乾隆初年建成的宫廷花园,因其随建福宫而建,故名“建福宫花园”,又因花园地处内廷西部,亦称为西花园。
建福宫花园始建于乾隆七年(1742年),为“渐次”构成,占地约4020㎡,有建筑十余座,且殿堂宫室、轩馆楼阁无所不有,不仅建筑形式各异,而且建筑布局也较灵活。这组建筑分为东西两部分,东一组依南北轴线依次排列为抚辰殿、建福宫、惠风亭、静怡轩、慧曜楼,以三组院落连为一体,其布局前部紧凑,后部疏朗,三进院落风格各异,错落有序。
西一组以延春阁为中心。阁为方形,体量虽大但不觉孤立,加之阁为重檐四角攒尖式顶,所以虽高不呆,虽广不疏。阁北有敬胜斋相伴,南有叠石相依,西有碧琳馆、妙莲华室、凝晖堂,东与静怡轩相邻,形成了以延春阁为中心的向心型布局,突破了宫廷花园对称布局的格式。
建福宫花园一组建筑,东一路以轴线控制,布局不失皇家建筑的严谨气氛;西一路以延春阁为中心向心布局,建筑形式也多体现了乾隆时期灵活多变、丰富多彩的特点。乾隆三十九年肇建宁寿宫花园,建福宫花园作为蓝图之一,很多建筑在宁寿宫花园中再现。乾隆皇帝对建福宫花园非常满意,为此作了大量的诗赋,以抒情怀,并将其所珍爱的奇珍异宝收藏于此。嘉庆时曾下令将其全部封存。此后,花园一带一直作为皇家珍宝的收藏地。1923年6月,静怡轩、延春阁、敬胜斋及中正殿等皆焚于火,这座瑰丽的皇家花园连同无数珍宝化为灰烬。
1999年,在时隔75年后,故宫博物院启动了建福宫花园复建工程。复建工程主要得益于香港企业家陈启宗先生为主席的香港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的资金支持,基金会通过中华文物交流协会,为复建工程提供了400万美元的捐助。
复建工程包括建福宫花园及建福宫后半部分建筑,占地面积3850㎡,复建建筑面积4000余㎡,由故宫博物院承担施工。复建工程分为二期,预计用五年时间完工。
2000年 5月31日,复建一期工程正式开工,故宫博物院在建福宫花园遗址举行了隆重的复建工程开工典礼。
一期工程首先恢复主体建筑延春阁。经过近一年的紧张施工,大木结构基本完成,于2001年4月3日在施工现场举行了延春阁上梁仪式。
2006年5月,建福宫花园复建工程顺利竣工。建福宫,面阔三间,卷棚歇山顶,黄琉璃瓦绿琉璃瓦剪边,带周围廊。前檐廊左右与抄手游廊相接,左右廊可通至第二进院。室内明间为宝座,东西次间为休憩之处。室内装修为金漆描绘,紫禁城建筑中甚为少见,堪称精品。乾隆皇帝赞其建筑“俭朴而不至陋,环境幽雅而匪遐。”
广义即为宫廷。紫禁城范围内可统称内廷或大内。狭义讲即为宫廷后部帝后生活区。抚辰殿,面阔三间,卷棚歇山顶,蓝琉璃瓦顶绿琉璃瓦剪边,前后带廊,后廊左右接抄手游廊与建福宫相连,构成一进封闭的院落。惠风亭位于建福宫后庭院的中央,正方形,面阔各三间,重檐攒尖式顶,上覆紫色琉璃瓦,孔雀蓝琉璃瓦剪边,白石须弥座台基,周以白石栏板、云纹望柱,秀美中亦显庄重典雅。静怡轩,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三卷勾连搭式屋顶,周围廊,前檐出抱厦三间,左右有游廊与前矮垣相接,自成体系。西侧游廊在这里既作为静怡轩院的西院墙,又辟垂花门与花园相连,使静怡轩作为建福宫的寝宫,既不能离开轴线,又与花园相连。这种宫苑相间的布局手法,在此运用的十分得当。
静怡轩在东一路建筑中属体量较大的一座,由于它采用三卷勾连搭式的屋顶,而不是像庑殿顶、歇山顶有高高的正脊,因此虽然占地面积较大,但并没有建筑高突的感觉。相反三卷勾连搭式的屋顶,曲线优美坡度平缓,作为园中之寝,其建筑形式又与园林建筑相和谐,也是宫殿区有别园林区的一种过度形式。
静怡轩被视为建福宫的寝宫,是乾隆皇帝为守制所居而建。然“当年结构意,孤矣不堪思”,乾隆为皇太后守制时未能在此居住,不能遂初葺之意而发忧伤之感。在伤感之中,又感慨“城市人烟遮倍常,只有静怡犹凉爽”,曾有两年的时间在这里避暑,亦不曾作诗,以体验“意静身则怡”的意境。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增建的一所佛楼。这是建福宫及其花园自乾隆七年始建后最后建成的一座建筑。楼进深一间,面阔七间,上下二层,楼梯设在东侧,供上下,楼内曾供有佛像若干尊。现存遗址处,尚有残坏的石佛座存于每间之中。由于地域狭窄,房屋进深小,因此将后檐柱包砌于北宫墙,以增加进深,扩大室内空间。延春阁,平面呈方形,面各五间,周围廊,二层出平座,四面各三间。《国朝宫史》记载有:阁内南面匾曰、联曰;东室门上匾、西室门上匾、东次室联、东西室内匾、右室联、西面匾、左室匾、右室匾;二层楼上匾、最上楼匾等语。从记载来看,延春阁虽然外观二层,内实为三层,为明二暗三有夹层的楼阁式做法,其中底层间隔较多,宁寿宫花园的符望阁仿延春阁所建,因其底层分布复杂多变,真真假假变幻其中,身临其境难辨东西南北,因有迷楼之称。由此延春阁布局之复杂可想而知。
敬胜斋,外观九间,内分为东西两部分,东五间与延春阁正对,两侧接游廊与阁相连。室内阁上有匾曰“旰食宵衣”。是对帝王废寝忘食,勤于政事的赞誉。斋西四间偏于花园的西北角,为乾隆八年西墙西移后所添建。
碧琳馆为一座依山而建的小巧玲珑的建筑,馆前叠石种植竹、桧,有“咫尺间,缥缈蓬壶趣”之意境。
妙莲华室,有联曰:“青莲法界本清净,白毫相光常满圆”,又有联曰:“转谛在语言而外,悟机得真实之中。”
凝晖堂,面东三间,以南室“三友轩”称著。乾隆十二年,乾隆帝以旧藏有曹知白十八公图、元人君子林图、元人梅花合卷庋轩中。岁寒三友深为乾隆帝所喜爱,遂以“三友轩”颜额,并御制三友轩长诗,书以巨幅悬于轩内。除藏三友珍品外,另在三友轩窗外种植松竹梅更是内外相呼应。堂中有联曰:“十二灵文转宝炬,三千净土荫慈云”。读之联句,如入佛门之地,可知此地曾为供佛之处。
①清宫佛堂名,位于紫禁城内西北隅建福宫花园南,主供无量寿佛。1923年6月26日夜建福宫大火,殃及该殿,今仅存遗址。
②清宫中正殿佛堂区的统称。清代档案、文献中,常把以中正殿为中心的一组佛堂建筑(计有:中正殿、中正殿后殿、东西配殿、香云亭、宝华殿、雨花阁、雨花阁东西配楼、梵宗楼10处)总称为“中正殿”。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设“中正殿念经处”,主管宫内喇嘛念经与办造佛像等事务。
③清代中正殿一带,在明代有道教神殿玄极宝殿,后渐次更名为隆德殿、中正殿。明、清两代的中正殿应有某种联系,有待进一步考定。陈启宗先生,毕业于美国南加州大学,获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他是香港恒隆集团主席,亦为晨兴集团的创办人之一。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陈启宗先生还担任国务院属下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常务理事、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香港)会长、一国两制研究中心执行委员会主席、香港明天更好基金执行委员会主席等职。他亦是亚洲协会(美国纽约)副主席及其香港分会主席,并担任美国华府战略及国际研究中心顾问委员会(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外交协会(美国纽约)等多个国际组织的成员。此外,他曾出任亚洲企业领袖协会主席、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瑞士)董事局成员及1998年达沃斯年会联席主席等职。TAG标签耗时:0.05002593994140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