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心农菊香膏墨
【汪心农菊香膏墨】
新00082281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汪心农菊香膏墨,高9厘米,宽1.5厘米,厚0.8厘米。
  墨长方形,顶端弧圆。一面阴文填蓝楷书“菊香膏”三字,上方嵌米珠一粒;另一面阴文填蓝楷书“乾隆辛亥心农制”七字款。
  此墨是汪心农套墨之一,共8锭,同装一黑漆长方匣内。
  菊香膏墨的制作,据《窳叟墨录》中记载:“汪心农榖,得明季阿胶一大匣,嗅之有菊花香,遂自制墨。”用上述菊花香的阿胶所制成之墨,就是菊香膏墨。到嘉庆中期,菊香膏胶料已尽,菊香膏墨也就无人制了。
撰稿人:罗扬
关键词: 汪心农 阴文

汪心农

汪心农(1754-1821年),名榖,字琴田,号心农,安徽休宁人,工兰竹,富收藏,善鉴赏。曾为当时许多名人制墨,名极一时。其得意之作就有菊香膏、白凤膏、知其白等墨。菊香膏、白凤膏墨,系以松烟加入麝香制成,墨质精良,一点如漆。

阴文

篆刻的一种方式,即把印文镌成凹状,在纸上钤盖时印文是白色,因而又称为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