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印故事笺
【蜡印故事笺】
新00121048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蜡印故事笺,明,长130厘米,宽31.5厘米。
  纸张选用上等坚韧、细帘纹的树皮为料,制作精细,表面少量施粉。纸上砑印“葛巾漉酒图”人物画暗花纹,观赏者可以在侧面或者透过灯光看到花纹。此品为砑花纸的一种,在明、清时期较为流行。
撰稿人:林欢
关键词: 帘纹 砑印 砑花纸

帘纹

造纸工匠在使用可移动的竹帘捞纸时,因编织竹帘时多有缝隙留存,导致阴干的纸面上呈现明显的纹路



砑印

我国古代加工纸张的一种方法。其制作方法十分考究,选用上等坚韧的皮纸(又称匹纸。其原料以树皮之韧皮纤维制作,故称皮纸),将纸逐幅在刻有花纹图案的纹版上砑,纸上则隐现出暗纹,图案在透光处更清晰可见。这种制作始于唐代,发展于宋代。北宋苏易简《文房四谱》中载:“蜀人造十色笺……逐幅于文版上砑之,则隐起花木麟鸳,千状万态。”清代砑花纸之题材多为人物故事和文字之类。

砑花纸

一种加工较为考究的纸品,其制作方法是先将纸加入粉末,然后染色,把已经制作好的画稿雕刻在硬木模块之中,再以蜡砑纸,由于模上有突出的画纹,使纸张因为压力的作用而呈现出光亮透明的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