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青石砚】
新00115078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蟹青石砚,清,最长17.8厘米,最宽16.8厘米,厚4.3厘米。
砚面随形开制,有一方出歧角,呈不规则六边形,歧角处深挖成砚池,池底倾斜成坡状,圆雕一青蛙,恰似由水洼爬出。砚面设计巧妙,颇有生趣。
砚石体表呈红褐色,边框处有斑斑剥蚀,显露出虾蟹般的青色。此砚命名为“蟹青石”正是源自砚石之本色。
砚面随形开制,有一方出歧角,呈不规则六边形,歧角处深挖成砚池,池底倾斜成坡状,圆雕一青蛙,恰似由水洼爬出。砚面设计巧妙,颇有生趣。
砚石体表呈红褐色,边框处有斑斑剥蚀,显露出虾蟹般的青色。此砚命名为“蟹青石”正是源自砚石之本色。
撰稿人:吴春燕
砚池
砚面贮墨汁处,或称墨池,多为深凹小池。砚池多有富于装饰性者,以安排之巧、形状之奇或纹饰雕刻取胜。
圆雕
即立体雕,约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如红山文化中的玉鸟、含山文化中的玉人等,都是早期圆雕的代表作。此技以后各代多有发展,至清代趋于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