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泥蟠螭纹砚
澄泥蟠螭纹长方砚
澄泥蟠螭纹长方砚
澄泥蟠螭纹长方砚砚底
澄泥蟠螭纹长方砚拓片
澄泥蟠螭纹长方砚砚面拓片
【澄泥蟠螭纹砚】
新00115069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澄泥蟠螭纹砚,明,长11厘米,宽6.8厘米,厚4.3厘米。
  砚为澄泥烧制而成。砚面为长方形砚堂,受墨处平滑,首端深凹作小方池。其四周环曲水,边框内饰“S”纹。砚侧四面雕饰螭纹,四角有兽面形足。砚背面深凹,底内浅刻“申国公研”四字。
     此砚造型古朴,整体小巧,色泽橙红,犹如古铜,表面有剥蚀。为仿古澄泥砚形式,明清时期多有仿制品。

撰稿人:赵丽红

螭纹

螭,传说中的一种龙,又名螭虎龙。明式家具常用为装饰纹样。

蟠螭纹

蟠螭,即盘曲的龙,躯体较为粗壮。《文选》:“白鹿孑蜺于欂栌,蟠螭宛转而承楣。”

砚堂

砚的中心研墨处。为砚较为空白开阔的部位,又称墨堂、砚心。此处便于研墨,利于旋转,易于运动。砚的实用价值即视砚堂处石质的好坏而定。

澄泥砚

即以过滤的细泥为材料制作而成的研墨器具,属陶砚一类。澄泥砚的制作起于唐而兴于宋。其制作方法借助于古代制作砖瓦陶器之工艺,将泥土经过澄滤,去粗渣沉淀以后加一些固剂,经制坯煅烧而成。澄泥砚质地坚硬耐磨,易于发墨,不损毫,不耗墨,堪与石砚相匹敌。一些古籍文献中还将澄泥砚、端砚、歙砚、洮河砚并称为我国四大名砚。我国虢州(今河南灵宝县南)、山西汾河沿岸的绛县、山东的柘沟镇、河北的滹沱河等地均产澄泥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