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石雕桃形砚】
故00134306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松花石雕桃形砚,清康熙,长6.7厘米,宽6.4厘米,厚0.8厘米。清宫旧藏。
砚为松花石,巧做桃形。砚面圆形砚堂,浅雕砚池。砚背刻“康熙年制”款。砚盒亦为松花石材雕成,并利用紫、绿、赭三色相间,雕作桃枝果实,颇为形象生动。
松花石又称松花玉、乌拉石。因产自东北松花江流域而故名。其石质温润,表面刷丝纹理清晰,并深浅相间。其颜色有绿、黄、紫、白、灰、黑等,并以绿色为最上等。清康熙时期命开采,并由内廷造办处加工制作,成为清代宫廷特有御用砚品。
此砚石色绿,质地细腻,纹理深浅相间,造型精巧,以三色石雕作砚盒亦别具一格。为康熙御用砚特点。
砚为松花石,巧做桃形。砚面圆形砚堂,浅雕砚池。砚背刻“康熙年制”款。砚盒亦为松花石材雕成,并利用紫、绿、赭三色相间,雕作桃枝果实,颇为形象生动。
松花石又称松花玉、乌拉石。因产自东北松花江流域而故名。其石质温润,表面刷丝纹理清晰,并深浅相间。其颜色有绿、黄、紫、白、灰、黑等,并以绿色为最上等。清康熙时期命开采,并由内廷造办处加工制作,成为清代宫廷特有御用砚品。
此砚石色绿,质地细腻,纹理深浅相间,造型精巧,以三色石雕作砚盒亦别具一格。为康熙御用砚特点。
撰稿人:赵丽红
松花
指松花江石,本名“乌拉玉”,又称“松花玉”,出自东北松花江畔。因其产于清朝始祖的发祥地,故清圣祖康熙选用此种石料为宫廷御用砚材,并撰《制砚说》以志此事。此后,制作松花江砚遂成为清代宫廷的定制。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松花江砚制作数量较多,至嘉庆、道光朝以后则停止采伐松花江石。
砚堂
砚的中心研墨处。为砚较为空白开阔的部位,又称墨堂、砚心。此处便于研墨,利于旋转,易于运动。砚的实用价值即视砚堂处石质的好坏而定。
砚池
砚面贮墨汁处,或称墨池,多为深凹小池。砚池多有富于装饰性者,以安排之巧、形状之奇或纹饰雕刻取胜。
内廷
广义即为宫廷。紫禁城范围内可统称内廷或大内。狭义讲即为宫廷后部帝后生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