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石雕云龙纹砚
【菊花石雕云龙纹砚】
故00134350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菊花石雕云龙纹砚,清,长23厘米,宽16.5厘米,厚4.5厘米。
  砚为菊花石,随形巧做而成。砚面雕圆形砚堂,其外深浅浮雕云龙纹,祥云深处雕作砚池。并与大朵白色菊花纹理浑然一体,妙趣横生。砚背面光滑,隐现细细铁线自然纹理。
  菊花石,产自湖南浏阳,因石上含有白色菊花纹理,故名。此砚石质坚硬厚重,表面润滑,不宜发墨。

撰稿人:赵丽红

龙纹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

菊花石

产于湖南省浏阳河、渭河中。其石色呈深褐色或灰色,制作砚石多取其横断面,石天然纹理上有菊花形纹,洁白晶莹,故名菊花石。清代始采为砚,石匠依石取材,因材施艺,因色取巧,凿成石砚。石质细滑而不发墨,不甚实用,多作观赏砚石。

砚堂

砚的中心研墨处。为砚较为空白开阔的部位,又称墨堂、砚心。此处便于研墨,利于旋转,易于运动。砚的实用价值即视砚堂处石质的好坏而定。

浮雕

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

砚池

砚面贮墨汁处,或称墨池,多为深凹小池。砚池多有富于装饰性者,以安排之巧、形状之奇或纹饰雕刻取胜。

菊花纹

传统装饰纹样之一。常与梅、兰、竹一起被喻为四君子,为文人所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