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鱼篮观音像
铜鱼篮观音像
铜鱼篮观音像款识
【铜鱼篮观音像】
新00021557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铜鱼篮观音像,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高42厘米,宽14.5厘米。
  观音束发,上身穿右衽衣,衣袖宽大,外覆披帛,下穿长裙,跣足直立在莲花座上。左手持一篮,篮内有鱼一尾。神情与衣饰类似一普通妇人。莲座背后阴刻:“嘉靖廿四年十二月造” 。
  鱼篮观音最初称马郎妇,后来在民间演变成提鱼篮的形象。明代宋濂《鱼篮观音像赞》说:“陕右金沙滩上,有美艳女子,人挈篮鬻鱼,人争欲室之。”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亲绘鱼篮观音,并勒石流传,鱼篮观音遂成为明清时期常见的一种观音造型,深受信众的喜爱。

撰稿人:冯贺军

观音

梵文 (Avalokitesvara)的意译,观世音的略称。其与大势至菩萨同为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称为“西方三圣”。又是我国佛教中的四大菩萨之一。佛典称观音为发大慈悲,即普救世人的大慈大悲菩萨。又作光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观世自在菩萨、观世音自在菩萨、现音声菩萨、窥音菩萨。

披帛

用来缠绕身体的长幅织品。披帛缠绕方法不同,有时对鉴别时代特点有一定的帮助。

跣足

跣,音险。跣足,意为光着脚,赤足。

阴刻

阴刻:将图像、文字以凹陷形式雕刻。

宋濂

宋濂(1310—1381年),字景濂,号潜溪,浙江浦江人。曾受业于元著名学者吴莱、柳贯、黄溍。学识渊博,为文简洁明澈,是明初著名文学家。主修《元史》,深得太祖宠信,洪武九年(1376年)67岁时官拜翰林学士承旨。后因长孙慎牵涉胡惟庸案,全家谪茂州,中途死于夔州。生平著述甚富,有《宋学士文集》。

勒石

即摹勒上石。将碑文写在纸上,再在纸背上以银朱(含汞的鲜红颜料)依样勾勒字的轮廓(称双勾),然后覆于备刻之石,以纸数层叠放于摹纸上,以石均匀砑磨,使双勾银朱粘于石面之上,据此可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