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红牡丹纹圆盘
剔红牡丹纹圆盘盘内图案
剔红牡丹纹圆盘底
【剔红牡丹纹圆盘】  
故00107821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剔红牡丹纹圆盘,明永乐,高3.3厘米,口径21.2厘米,足径15厘米。清宫旧藏。
  盘圆形,漫浅式,圈足。盘内外皆黄漆素地上雕朱漆牡丹花纹,弥漫着富贵之气。盘内为5朵花的布局,间有数朵花蕾含苞待放。外壁环雕牡丹花6朵。底髹褐色漆,左侧刀刻填金“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其下隐约可见“大明永乐年制”针划款。
撰稿人:张丽
关键词: 剔红 黄漆素地

剔红

雕漆品种之一,又名“雕红漆”或“红雕漆”。此技法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明黄成《髹饰录·坤集·雕镂第十·剔红》中写道:“剔红,即雕红漆也。……宋元之制,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其法常以木灰、金属为胎,在胎骨上层层髹红漆,少则八九十层,多达一二百层,至相当的厚度,待半干时描上画稿,然后再雕刻花纹。一般以锦纹为地,花纹隐起,华美富丽。根据漆色的不同,有剔红、剔黄、剔绿、剔黑、剔彩、剔犀之分,其中以剔红器最多见。

黄漆素地

明早期果园厂漆器的一种雕饰做法,常见于花卉题材的作品中。即以黄漆为底色,不刻锦纹,素地上压朱漆花纹,与山水人物题材的雕漆作品刻锦纹地的做法完全不同。这种黄漆素地的效果极佳,一方面可以突出表面的花纹,另一方面可以使漆地平滑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