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拓庐陵本兰亭序卷】
新00086965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宋拓庐陵本兰亭序》卷,浓墨拓。墨纸纵26.4厘米,横122厘米。
此本兰亭亦为游似收藏兰亭之一:淡蓝纸装其前后;钤有“珍秘”、“翰墨清赏”、“晋府书画之印”、“敬德堂图书印”、“子子孙孙永宝用”、“晋府图书”、“赵氏孟林”等印。前隔水边楷书题:“壬之九庐陵本苏易简等跋前”。
楷书题签 “宋拓兰亭”四字。但帖后无游似题。本幅兰亭本文28行并刻宋人苏易简、富弼等题跋观款。后幅有赵烈文观款;“理宗内府集刻庚之九为庐陵胡氏本,此签题亦为庐陵本;岂其种族耶……”。拓本宗源瀚题跋曰:“此宋苏国老家第一本,……是参政易简题赞也。……”。
钤有“安仪周家珍藏”、“懋勤殿鉴定章”、“乾隆御览之宝”、“能静经眼”、“朝鲜人”等印。
苏耆(987—1035年),字国老,今四川人,苏易简之子;宋进士,陕西转运使。所著计《录》三篇、《闲谈录》五卷等。苏易简(958—997年)北宋官员。字太简,梓州铜山(今属四川)人。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状元。为将作监丞、升州通判、翰林学士承旨,历知审官院、审刑院,迁给事中,拜参知政事,至道元年,出知邓州,移陈州。以文章知名,有《文房四谱》、《续翰林志》及文集。
此本兰亭亦为游似收藏兰亭之一:淡蓝纸装其前后;钤有“珍秘”、“翰墨清赏”、“晋府书画之印”、“敬德堂图书印”、“子子孙孙永宝用”、“晋府图书”、“赵氏孟林”等印。前隔水边楷书题:“壬之九庐陵本苏易简等跋前”。
楷书题签 “宋拓兰亭”四字。但帖后无游似题。本幅兰亭本文28行并刻宋人苏易简、富弼等题跋观款。后幅有赵烈文观款;“理宗内府集刻庚之九为庐陵胡氏本,此签题亦为庐陵本;岂其种族耶……”。拓本宗源瀚题跋曰:“此宋苏国老家第一本,……是参政易简题赞也。……”。
钤有“安仪周家珍藏”、“懋勤殿鉴定章”、“乾隆御览之宝”、“能静经眼”、“朝鲜人”等印。
苏耆(987—1035年),字国老,今四川人,苏易简之子;宋进士,陕西转运使。所著计《录》三篇、《闲谈录》五卷等。苏易简(958—997年)北宋官员。字太简,梓州铜山(今属四川)人。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状元。为将作监丞、升州通判、翰林学士承旨,历知审官院、审刑院,迁给事中,拜参知政事,至道元年,出知邓州,移陈州。以文章知名,有《文房四谱》、《续翰林志》及文集。
撰稿人:许国平
兰亭序
东晋永和九年(353年)春三月三日,王羲之、谢安、孙绰等41人,集会于会稽(今浙江绍兴)山阴兰亭,修祓禊之礼。王羲之用蚕茧纸、鼠须笔书《兰亭序》,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书法遒媚劲健,精美绝伦,为历代楷模。
浓墨拓
浓墨拓,墨的颜色深浓,通常用扑拓手法完成。扑拓是用棉花包成的扑包,沾墨后打在拓纸上,接触纸面时,不滑动。棰拓多遍后,拓片可呈现出浓重的墨色,色泽均匀。
隔水
或称“隔界”,是为了使“天头”、“引首”与“画心”不致紧接在一起而相隔的镶条,亦增加了美观之效果。
前隔水
前隔水是本幅前面一段有装饰性的绫裱。
内府
职官名,见《周礼·天官》,执掌贡赋货藏,以供邦国之用。后泛指皇家府库或宫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