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大年行书烦求帖页
【聂大年行书烦求帖页】
新00049113-13/21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烦求帖》页,明,聂大年书,纸本,行书,纵22.6厘米,横33.8厘米。
  释文:
  烦求足下士亨郑公三诗书之于册叶上就用。图书一二日望付下为感。昨夕瑶夫处小酌,亦有拙作,乞取和之。大年拜。从理老友。
  鉴藏印有:“安山道人”、“顾崧”、“枝安堂图书印”、“曾藏周作民处”、“张珩私印”等6方。
  此作是聂大年写给“从理老友”的短札。虽仅只言片语,却折射出聂大年的某种生活情境——读书交友,诗酒唱和,可窥作为文人士子的聂大年的生活一斑。此作书法自然流美,点划虽不经意,却具有唐代李邕宽和温润的风格,显示出聂氏师古法而能自化的深厚的艺术功力。
撰稿人:华宁
关键词: 聂大年 张珩 李邕

聂大年

聂大年(1403-1456年),字寿卿,江西临川人。明宣德末年荐授仁和训导,后迁教谕。景泰六年(1455年)荐入翰林,不久病卒。大年博学,诗文俱佳,时人称其诗为30年来绝唱。书法师欧阳询、李邕、趙孟頫诸家,闻名于时。

张珩

张珩(1915—1963年),字葱玉,别署希逸,祖籍浙江吴兴,1915年 2月10日生于上海。青年时期即以书画鉴定闻名。1934、1946年两度被聘为故宫博物院鉴定委员。1950年被聘为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顾问,同年调文化部文物局工作。曾任文物局文物处副处长,兼文物出版社副总编辑。张珩在学术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尤其在书画鉴定方面造诣更深。他善于探索书画用笔的规律,并把实物与文献资料相结合,进行比较研究,客观地作出科学判断,成为著名的中国书画鉴定专家。

李邕

李邕(687—747年),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李善之子,少知名,荐为左拾遗。唐天宝初为汲郡北海太守,故人称李北海。为人辞烈义迈,刚正不阿。天宝元年(747年)被诬奸赃入狱,宰相李林甫令祁顺、罗布奭杖杀之,年70岁。北海文章、书翰、公直、词辨、义烈、英迈皆过人,时称六绝。他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杰出的书法家,善正行草书,文名满天下。《唐书》有传。其书善学王右军,又得力于王献之,行草尤为卓著。由于他天资高,并又善于吸收各家之长,故他的书法风采动人,气宇轩昂,自成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