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梨木雕螭纹圈椅】
新00137163

文物号即馆藏文物的登记号,是每件文物唯一标识,不会重复使用。文物名称是编目人员根据文物特征进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时,可能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观众理解的角度进行适当调整,与《藏品总登记账》上的名称和类别有所不同。

明,高103厘米,长63厘米,宽45厘米。
此椅弧形椅圈自搭脑伸向两侧,通过后边柱向前顺势而下形成扶手。背板稍向后弯曲,形成背倾角,颇具舒适感,板满雕双螭纹。四角立柱与腿一木连做,“s”形联帮棍。藤心座面。座面下装壸门券口,雕卷草纹。腿间管脚枨自前向后逐渐升高,称“步步高赶枨”,寓意步步高升。四腿外撇,称侧脚收分,意在增加器物的稳定感。
圈椅为明代常见椅式,由交椅演变而来,上半部还留有交椅的形式。
此椅弧形椅圈自搭脑伸向两侧,通过后边柱向前顺势而下形成扶手。背板稍向后弯曲,形成背倾角,颇具舒适感,板满雕双螭纹。四角立柱与腿一木连做,“s”形联帮棍。藤心座面。座面下装壸门券口,雕卷草纹。腿间管脚枨自前向后逐渐升高,称“步步高赶枨”,寓意步步高升。四腿外撇,称侧脚收分,意在增加器物的稳定感。
圈椅为明代常见椅式,由交椅演变而来,上半部还留有交椅的形式。
撰稿人:芮谦
搭脑
装在椅背或衣架之上用于连接立柱和背板的构件。椅背搭脑一般正中稍高并略向后卷,以便人们休息时将头搭靠其上,故名。
螭纹
螭,传说中的一种龙,又名螭虎龙。明式家具常用为装饰纹样。
联帮棍
明式官帽椅(扶手椅)扶手下装饰的曲弯构件,下粗上细,亦称“耗子尾巴”。
壸门
宫内小巷道称壸(音捆),此处为家具术语之一。通常在横牙正中开一尖口,再向两侧曲线延伸与竖向牙条相交,此种作法称为劵口;如果牙条四面相交,则每面正中均开尖口,此种作法称为圈口;如果只有一面横牙条作出壸门装饰,则称为壸门牙子。
券口
将三根板条安装在方形或长方形的框格中,形似拱券状,故名。
卷草
17、18世纪传入中国的一种装饰花纹。俗称西蕃莲,如果没有花朵,则称为卷草。
卷草纹
瓷器纹饰,又称卷叶纹或卷枝纹,宜于作各种器物的辅助纹饰。
管脚枨
贴近地面安装、能牢固家具腿足的枨子。
步步高
明清家具术语,是赶材的一种,即前枨最低,两侧枨稍高,后材最高,以此美其名曰“步步高”。
侧脚
指家具腿足下端向外叉开。